西风吹绉碧纱衣,金井梧桐昨夜飞。
自汲井花调药罢,却簪秋叶满头归。
王镃,字介翁,平昌(今浙江遂昌)人。宋末官金溪尉。宋亡,遁迹爲道士,隠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结社唱酬,顔其所居曰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着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刊爲《月洞吟》一卷。入清,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嘉庆十九年族孙楠合刻爲《月洞诗集》二卷。事见本集卷首明柯挺,清涂以辀、王梦篆序。 王镃诗,以清光绪十三年刊《月洞诗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月洞吟》(简称四库本)。
《立秋》是王镃所作,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立秋时节的美丽景象。下面是《立秋》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风吹拂碧色的纱衣,
金色井旁的梧桐昨夜飞舞。
采摘井边的花草已经结束,
却将秋叶编成髻,满头归来。
诗意:
《立秋》通过描绘诗人所见的景色,表达了立秋时节的特殊美感。诗中展示了风吹拂碧色纱衣、梧桐飞舞的景象,以及采摘花草的结束和将秋叶编成髻的动作。这些描写传达出立秋时节的凉爽与静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和对季节流转的感慨之情。
赏析:
《立秋》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和氛围。诗人通过西风吹拂碧色纱衣、金井旁梧桐飞舞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凉爽宜人的秋日场景。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自己采摘花草、将秋叶编成髻的动作作为转折点,表现了一个结束和归来的过程。这种对自然变化的细微观察和对季节更迭的感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立秋时节的美丽景象以及人与自然互动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了立秋时节的特殊氛围,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喜爱和对季节更迭的感慨。
睡起题诗寄汉滨,几年音信断知闻。何人为我持瓶去,满貯虚昙一饷君。
石桥驻马问田翁,一坞深深隔树东。帝子阁前沙似粟,野神祠下路如弓。疏松古涧风微动,细草阴厓雪半融。回望红尘才数里,不知身在乱山中。
远公林下满青苔,春药偏宜间石开。往往幽人寻水见,时时仙蝶隔云来。阴阳雕刻花如鸟,对凤连鸡一何小。春风宛转虎溪傍,紫翼红翘翻霁光。贝叶经前无住色,莲花会里暂留香。蓬山才子怜幽性,白云阳春动新咏。应知仙卉老云霞,莫赏夭桃满蹊径。
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话晚晴。特地作团喧杀我,忽然惊散寂无声。
自得佳人遗赠物,书窗终自独无寥,未能得会真仙面,时赏香囊与绛绡。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