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情。
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立秋》是宋代诗人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立秋》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秋日寻诗独自行,
莲花香气在冷水中荡漾。
微凉的气息让我感到写诗难以启航,
将我的情感交付给梧桐树下夜雨的声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立秋这个秋季节中寻找灵感并独自行走的景象。诗人通过描述莲花香气在冷水中扩散开来,传达了秋天的清凉和静谧。然而,这种微凉的感觉也使诗人觉得写诗变得困难,灵感似乎不易涌现。最后,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梧桐树下夜雨的声音中,表达了对自然的倾诉和心灵的共鸣。
赏析:
《立秋》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微妙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中的莲花香气在冷水中荡漾的形象,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然而,诗人却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写诗的困难,这反映了他内心的迷茫和无力。最后,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托付给夜雨的声音,显示了他对大自然的倾诉和寄托。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一种对秋天的感受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灵感的追寻。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诗人的内心体验。诗中的情感转折和对自然的倾诉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回味。
大老今居东海滨,燕居晚岁更申申。外生但喜长依教,一笑相从莫问贫。闲里只将诗作活,酒边犹有笔如神。乞言授几俱休论,且作羲皇以上人。
朝云暮雨镇相随,去雁来人有返期。玉枕只知长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仰看明月翻含意,俯眄流波欲寄词。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寒雨萧萧落井梧,夜深何处怨啼乌。不知一盏临邛酒,救得相如渴病无。
汉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桥万里平。桂户雕梁连绮翼,虹梁绣柱映丹楹。朝光欲动千门曙,丽日初照百花明。燕赵蛾眉旧倾国,楚宫腰细本传名。二月桑津期结伴,三春淇水逐关情。兰丛有意飞双蝶,柳叶无趣隐啼莺。扇里细妆将夜并,风前独舞共花荣。两鬟百万谁论价,一笑千金判是轻。
老火西流,风露洗、银湾一色。还又近、半秋天气,月将成魄。玉燕来时清梦觉,书麟游处飞仙谪。问东南、一尉着斯人,如何得。君不学,吴门卒。君不问,长安狄。且持杯半揖,楚江鸂鶒。东府西台看历遍,归来绿野盟泉石。却从容、三万六千朝,追元白。
金叶银茎报有秋,明珠万斛堂中收。自从一饱家田饭,不用埋头向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