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天社地君所重,翦秸刲匏微得供。
秦皇汉帝陋古初,桀畴殊坛倾力奉。
年年属车九重出,羽卫千人万人从。
黄金日搜尽崖窟,飞樯走箠华夷动。
马蹄路南村有社,里老邀神迎且送。
荒林破屋风雨入,野鼠山狐狼藉共。
何言茅箸古瓦瓯,稻饭豚蹄人得用。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里社》是一首宋代的诗词,由曾巩创作。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里社》
郊天社地君所重,
翦秸刲匏微得供。
秦皇汉帝陋古初,
桀畴殊坛倾力奉。
年年属车九重出,
羽卫千人万人从。
黄金日搜尽崖窟,
飞樯走箠华夷动。
马蹄路南村有社,
里老邀神迎且送。
荒林破屋风雨入,
野鼠山狐狼藉共。
何言茅箸古瓦瓯,
稻饭豚蹄人得用。
译文:
天子庙社,地方官重视,
剪下庄稼秸秆,切下葫芦微微供奉。
秦皇汉帝都是崇尚古代的人,
桀畴殊的祭坛倾力奉献。
年年都有车队往来,
千万士兵护卫从行。
黄金日夜搜罗山洞,
船帆飞快地扬起,中国人民动荡。
马蹄声响起,路边的村庄有一处庙社,
村里的老人邀请神灵前来欢迎和送行。
荒芜的森林,破败的屋舍,风雨侵入,
野鼠、山狐、狼一同乱踩乱卧。
为何说茅草、箸子、古瓦、瓯器,
大米饭、猪蹄子,人们得以使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社会上地方庙社和皇帝的庙社之间的对比。在中国古代社会,天子和地方官各自有庙社来供奉神灵,但地方庙社的情况通常比不上皇帝的庙社。诗中描述了皇帝庙社的盛况,有车队、士兵护卫,黄金和贡品不断涌入,彰显了皇帝的权威和富裕。相比之下,地方庙社荒凉,屋舍破败,被风雨侵蚀,里面甚至还有野鼠、山狐和狼等动物滋扰。这种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地方社会的怀念和不满,认为地方庙社的供奉不够充分,社会秩序也相对混乱。最后两句提到了茅草、箸子、古瓦、瓯器等简朴的日常用品,与皇帝庙社中的贡品形成对比,强调人们对于简单物质生活的需求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庙社的描写,展现了社会阶层的差异和地方社会的贫困与朴素。它反映了作者对地方社会的不满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当时社会秩序的批评。
隐路高高入翠微,人亡宅在有馀悲。自圆溪月知吟处,不散岩云忆卧时。素壁尘昏三纪貌,白杨风老几寻枝。草堂故集篇篇好,要与商翁续紫芝。
先朝赐第白玉京,五世不出长安城。每闻三岁射策罢,诸生盛服趋天庭。禁门漏尽开九重,阙角仿佛晨光红。衣冠是日集殿下,金支翠旗色相射。空雷隐隐车转毂,鸣梢一声禁籞肃。须臾云开飞六龙,皇帝亲御蓬莱宫。宫槐满庭白日长,侍臣玉立分两厢。众星煌煌拱北极,龙须负扆天中央。
贝叶新传宝藏经,圣心端为福群生。从今物自无疵疠,安用桐君纪药名。
宫墙无地可穿窬,犹幸先人有敝庐。仕版可羞宁毁瓦,儒冠曾误枉收书。供柴我合同收炭,寄食君当自办蔬。此理晓然明似境,何须足下肆耕锄。
何处观文献,如公尚典刑。诗先获麟作,字本换鹅经。牛斗漫宝气,虚危须德星。无为偃薄计,不晚诏除听。
一别几寒暄,迢迢隔塞垣。相思长有事,及见却无言。静坐将茶试,闲书把叶翻。依依又留宿,圆月上东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