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溧水道中回寄子肃玉汝并属李晦庵八首》

借宅亦种竹,知子未忘此。
竹间有余暇,尘事勿到耳。
行年且半百,太息我与尔。

作者介绍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作品评述

《溧水道中回寄子肃玉汝并属李晦庵八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竹子和自然景物,抒发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友情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借宅亦种竹,
知子未忘此。
竹间有余暇,
尘事勿到耳。
行年且半百,
太息我与尔。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岁月的思考。首句中的“借宅亦种竹”意味着作者借用别人的住所,也种植了竹子。这句话借竹子的生长来象征友情的培养,暗示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记忆的延续。

第二句“知子未忘此”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子肃玉汝的思念和牵挂。无论时光流转,作者始终保持对友情的深深记忆,没有忘记朋友的情谊。

接下来的两句“竹间有余暇,尘事勿到耳”指出在竹林之间,可以找到宁静和喘息的时刻,暗示作者希望远离纷扰的尘世之事,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最后两句“行年且半百,太息我与尔”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和自己与朋友之间时光匆匆的感慨。作者意味着虽然时光已经过去,自己已经年过半百,但仍然对与朋友的友情和相处感到无尽的惋惜和叹息。

整首诗词通过对竹子、友情和岁月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深情怀念和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词给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真谛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送雅上人自鄞归杭》

    之子幡然别,何人伴寂寥。相从非世道,独去是寒朝。目送孤帆远,魂随晓浪消。重来须定约,莫待隔江招。

  • 《鹧鸪天(峡石前用韵答吴子似)》

    叹息频年廪未高。新词空贺此丘遭。遥知醉帽时时落,见说吟鞭步步摇。干玉唾,秃锥毛。只今明月费招邀。最怜乌鹊南飞句,不解风流见二乔。

  • 《六忆诗》

    忆来时。灼灼上阶墀。勤勤叙别离。慊慊道相思。相看常不足。相见乃忘饥。

  • 《溪上》

    秋色共溪长,游人笑语凉。萍开天倒影,莲堕水流香。鱼罶和星漉,禽罝带雨张。从今摇桂棹,不必问潇湘。

  • 《宣城崔大夫召联句,偶疾不获赴因献》

    心慕知音命自拘,画堂闻欲试吹竽。茂陵罢酒惭中圣,漳浦题诗怯大巫。鬐鬣几年伤在藻,羽毛终日羡栖梧。还愁旅棹空归去,枫叶荷花钓五湖。

  • 《辋川》

    世累为身累,闲忙不自由。殷勤辋川水,何事出山流。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