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直蓬邱未再期,江东去去拥旌麾。
名通南省郎官籍,卷续新安郡政诗。
卢观清风留汗简,鸰原高韵忆吹箎。
故人别后频南望,想见森森琼树枝。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诗词:《李四赴歙州》
朝代:宋代
作者:杨亿
分直蓬邱未再期,
江东去去拥旌麾。
名通南省郎官籍,
卷续新安郡政诗。
卢观清风留汗简,
鸰原高韵忆吹箎。
故人别后频南望,
想见森森琼树枝。
中文译文:
分别于直蓬邱,再无相会的期望,
向东方去,拥旌旗引领。
名声传遍南方的省份,担任郎官的职位,
写下了一卷接一卷的新安郡政治诗。
卢观的清风留下了我的汗湿的简笺,
鸰原高昂的曲调让我想起吹箎的声音。
与故友别后,我常常向南遥望,
想象着见到茂密的琼树枝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李四离开蓬邱,前往歙州的情景。他身穿官服,拥旌旗引领,代表着他成为一位南方省份的郎官,享有盛誉。他在新安郡行政工作中写下了许多政治诗。诗中提到了卢观,他的清风吹拂着作者的汗湿简笺,让他回忆起吹箎的声音,这可能是与卢观有关的一段回忆。在与故友分别后,作者常常向南方遥望,想象着茂密的琼树枝叶。
这首诗词以离别和怀念为主题,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作者通过对景物和回忆的描绘,展现了他在离别后的心境和感受。诗中运用了具象的描写手法,如拥旌旗、清风、吹箎等,增强了诗词的形象感。通过琼树枝叶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展示了人们在离别后对过往时光的留恋和怀念之情。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语言简练,通过描写细腻的景物和情感表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诗中的离别主题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友情、人情和时光流转的思考。
秋径填黄叶,寒摧露草根。猿声一叫断,客泪数重痕。
愁将万里身,来伴看花人。何事独惆怅,故园还又春。
楚女梅簪白雪姿,前溪碧水冻醪时。云罍心凸知难捧,凤管簧寒不受吹。南国剑眸能盼眄,侍臣香袖爱僛垂。自怜穷律穷途客,正怯孤灯一局棋。
女无美恶妬深宫,盛德如公果不容。何遽盖棺临禹穴,未应藏骨在秦峰。论文平日樽中酒,挂剑它年冢上松。点检交亲只解少,存亡悲感老情浓。
禁烟过也,正东风浓拂,来禽奇绝。翠叶修条千万点,轻染微红香雪。霁景烘云,暖梢吹绽,浩荡春容阔。棠阴已静,此花标韵终别。犹记宝帖开缄,如何青李,与佳名齐列。秀实甘芳莫待看,叶底匀圆堪折。且赏琼苞,繁英插鬓,淡伫留风月。宜将图画,有时凝想重阅。
不见安期悔上楼,寂寥人对鹭鸶愁。芦花雨急江烟暝,何处潺潺独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