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室门庭冷似冰,可师曾此一沉吟。
夜阑各自知寒冷,莫待齐腰三尺深。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立雪方丈》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心月。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寺院的门庭冷得像冰一样,仿佛能够教导人们,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沉思。深夜时分,每个人都会自觉地感受到寒冷,不必等到积雪覆盖到齐腰深处。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冰冷的寺院门庭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寂静与冷寂的思考。通过夜晚的静谧和严寒,作者呼唤读者们自觉体悟生活的无常和坚韧。诗中的寺院与大自然的冷冽气息相互映照,使读者沉浸于宁静中,思考人生的真谛。
赏析:
《立雪方丈》以简洁、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寺院的严寒景象,给人一种凛冽的感觉。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冷冽的门庭和深夜的孤寂,突出了人们在冬季的寒冷中的孤独感和对生命的思考。作者通过寺院的冷寂景象,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让读者在寂静中感受到人生的脆弱与坚韧。
诗词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沉思的重要性。寺院的冷寂与夜晚的寒冷相互呼应,使读者产生共鸣。作者通过寺院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唤起人们对内心世界的反思和对生命的珍视。整首诗词以寥寥几句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引起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立雪方丈》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思相结合,以简洁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情感。作者通过描绘寺院的冷寂场景,让读者在寂静中感悟人生的无常和珍贵。这首诗词具有启示性,引导读者反思生活中的真正价值,并在平凡的日常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坚韧。
山云如练静,水云如鹤飞。细观聚散间,动静皆天机。是物本无心,出处不可期。我亦尝出岫,不雨竟空归。师今恐云去,密密关窗扉。收卷成坐卧,补缀为衲衣。此中有深意,宴坐添炉霏。
全真闭户魏不琢,二纪怡然外世荣。留得诗名皮陆集,到君句法有余清。
蓬莱有个李八伯,一对眼睛如漆黑。且莫错认定盘星。
日下四山阴,山庭岚气侵。牛羊归径险,鸟雀聚枝深。正枕当星剑,收书动玉琴。半扉开烛影,欲掩见清砧。
望欢城南头,览取别时路。路边有深井,井上有双树。树有东西枝,枝叶尽相附。去年东枝荣,今年西枝悴。年年望树枝,树发行人归。
决科遄入幕,更秩遂登朝。龙化无重浪,鹏抟即九霄。仙凡端有命,一壤一何辽。愿踵门庭盛,勋庸日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