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离鄞至菁江东望》

村落萧条夜气生,侧身东望一伤情。
丹楼碧阁无处所,只有溪山相照明。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离鄞至菁江东望》
作者:王安石(宋代)
译文:
村落萧条夜气生,
侧身东望一伤情。
丹楼碧阁无处所,
只有溪山相照明。

诗意和赏析:
《离鄞至菁江东望》是王安石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夜晚寂静萧条的乡村景象,以及作者内心的伤感情绪。

诗的开头,“村落萧条夜气生”,描绘了村落的凄凉景象,暗示着乡村的冷清和沉寂。夜晚的寒气使人感到冷冽,萧条的气氛更加浓厚。

接着,诗人倾身向东望去,表现了他内心的伤感情绪。这种侧身东望的动作,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之情,也暗示了他在乡村生活中的孤寂和无奈。

下半首,“丹楼碧阁无处所,只有溪山相照明”,描绘了远处的山川景色。丹楼碧阁是富丽堂皇的建筑,但在这个荒芜的乡村里却无处可寻,只有溪水和山岭相互映照,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这里可能是诗人心中的避风港,他在寂寥的乡村里寻找到了一丝慰藉和安慰。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凄凉和作者的伤感情绪,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的向往。同时,通过溪山的对比,也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恢弘,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亮色。

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方面都显示了王安石独特的才华和对于生活的感悟。它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融合,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共鸣。

  • 《题集贤阁》

    凤池西畔图书府,玉树玲珑景气闲。长听馀风送天乐,时登高阁望人寰。青山云绕栏干外,紫殿香来步武间。曾是先贤翔集地,每看壁记一惭颜。

  • 《再用才子富文华校雠天禄阁韵赠周教授》

    矻矻守枯策,头童未起家。居陋妇勃溪,食贫儿讙哗。养高有骜岸,战胜无纷华。黔浴如可移,谁辨鹄与鸦。

  • 《岁除》

    客里光阴又一年,人情真复似怜蚿。家贫尚有春名酒,才拙安能雪命篇。弱柳经霜半凋落,修篁沐雨更便娟。亲交岁晚无书劄,常闭柴扉稳昼眠。

  • 《题潇湘斋雨图》

    欲敛未敛云浴浴,似见未见山曨曨。人家无宾衬衡宇,草村高低深佛宫。西峰定有一罅日,东岭岂无千丈虹。俗人不识莫与道,总在空蒙苍莽中。

  • 《省试行不由径》

    田里有微径,贤人不复行。孰知求捷步,又恐异端成。从易众所欲,安邪患亦生。谁能达天道,共此竞前程。子羽有遗迹,孔门传旧声。今逢大君子,士节自光明。

  • 《送僧归饶阳》

    执手离亭暮,言归思不禁。故乡千里外,为客十年心。帆影寒江静,猿啼雪峤深。饶阳泉石在,讲退自堪吟。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