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市千人聚,寒江百丈牵。
吾生能几日,此地费三年。
丛竹防供爨,池鱼已割鲜。
拙勤终不补,他日愧无传。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离颍》是宋代陈师道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河市千人聚,寒江百丈牵。
吾生能几日,此地费三年。
丛竹防供爨,池鱼已割鲜。
拙勤终不补,他日愧无传。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河市的景象,人们聚集在这里,寒冷的江水流经百丈之远。诗人在此地度过了三年时光,思考着自己的生命能有多少日子。他在这里为了生计费尽了三年的辛劳。丛竹被砍伐供人烧火取暖,池塘里的鱼也被捕捞出来作为餐食。诗人自称勤奋却始终未能得到补偿,他担心自己的诗文将来会无人传颂,因而感到愧疚。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场景,将诗人的生活与环境相结合,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思考和忧虑之情。通过描写河市的繁忙景象和寒冷的江水,诗人展示了生活的艰辛和时光的流逝。他在这里度过了三年的时光,为了生计不断努力,但最终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诗人借丛竹被砍伐和池鱼被割取来表达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损失的观察和忧虑。
诗人在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自己诗文未能传颂的担忧和愧疚之情。他认为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传承,对此感到遗憾和自责。整首诗以简洁的词语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思考,透过诗人的视角,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和自身价值的思考和反思。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与时光的感慨和自身价值的拷问,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忧郁的情感。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表达,让读者对生活的沧桑和自身的存在感产生共鸣,使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深思。
直自凤凰城破後,掰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蹄。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1],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2],援玉枹[3]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4];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遥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5];诚既勇兮又以武,
昨闻归旧寺,暂别欲经年。樵客应同步,邻僧定伴禅。后峰秋有雪,远涧夜鸣泉。偶与支公论,人间自共传。
逍遥本意离尘埃,日见愚痴足可哀。唯愿人心齐一等,花香常近慧风开。
残霭动疏林,平畴入远浔。月圆今夕话,风碎隔年心。蹙蹙江湖窄,瞿瞿天地深。偶传消息好,喜慰一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