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动山行约,令人忆旧游。
地形虽险易,坤道自刚柔。
路绕岩头石,烟横洞口舟。
十年尘土梦,此志几时醻。
王柏(一一九七~一二七四),字会之,少慕诸葛亮爲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爲“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爲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謚文宪。柏着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爲《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诗,以《续金华丛书》本《鲁斋王文宪公文集》(其中诗四卷)爲底本,校以明正统刻本(简称正统本),及影印《四库全书》本《鲁斋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立斋游山不能偕次遁泽韵二首》是宋代诗人王柏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登山游览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立斋游山不能偕次遁泽韵二首
色动山行约,
令人忆旧游。
地形虽险易,
坤道自刚柔。
路绕岩头石,
烟横洞口舟。
十年尘土梦,
此志几时醻。
诗词中的"立斋游山"意味着诗人独自上山游览。"色动山行约"表达了山景的美丽,引起了诗人对过去旅游经历的回忆。
接下来的两句"地形虽险易,坤道自刚柔"表达了山势的坚硬与柔和,既有险峻的一面,也有温和的一面。这里使用了"坤道"一词,暗示了山势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关联。
诗的下半部分描述了诗人沿着山路行走的情景。"路绕岩头石,烟横洞口舟"描绘了崎岖的山路和烟雾弥漫的山洞,给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感觉。
最后两句"十年尘土梦,此志几时醻"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十年尘土梦"指的是诗人在纷繁的尘世中度过了许多年,而"此志几时醻"则是在问自己这样的志向何时能够实现。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景和自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在山景之中,诗人找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思索,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人生意义的追寻。
暖翠浮岚万壑春,桃花流水碧沄沄。同亭祠下生青草,天柱峰头空白云。雨后石林群鹭宿,月中山树两猿分。几时结屋清溪上,鹤氅筇枝学隐君。
不践名利道,始觉尘土腥。不味稻粱食,始觉精神清。罗浮奔走外,日月无短明。山瘦松亦劲,鹤老飞更轻。逍遥此中客,翠发皆长生。草木多古色,鸡犬无新声。君有出俗志,不贪英雄名。傲然脱冠带,改换人间情。去矣丹霄路,向晓云冥冥。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玉剑浮云骑,金鞍明月弓。斗鸡过渭北,走马向关东。孙宾遥见待,郭解暗相通。不受千金爵,谁论万里功。将军下天上,虏骑入云中。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横行徇知己,负羽远从戎。龙旌昏朔雾,鸟阵卷寒风。追奔瀚海咽,战罢阴山空。归来谢天子,何如
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瘴海千枝雾,骊山一骑尘。
身任东西南北居,心安到处即吾庐。穷途俗眼休相薄,沮洳焉知无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