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初来剑北州,试登危栈瞰江流。
万山西接地穷处,一水东归天心头。
欲访肴函无健马,相忘楚汉付轻鸥。
丈夫要了中原事,未分持竿老钓舟。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利州登栈道》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李曾伯。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初次踏足剑北州的经历,以及试图登上高悬崖上的栈道俯瞰江流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中原事务的思考。
诗词中提到了"万山西接地穷处,一水东归天心头",这句表达了山势连绵不断,将地势尽收眼底,而一条水流则蜿蜒东去,似乎直接回归天空。这种景色的壮美与恢弘让人感叹自然的伟大和无尽的奇迹。
接下来的两句"欲访肴函无健马,相忘楚汉付轻鸥",表达了诗人心中的远大志向。他渴望前往中原,但却没有良马相伴。他希望能够遗忘楚汉之争的繁杂,将一切都交给自由自在的轻鸥,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和超脱尘世的心愿。
最后两句"丈夫要了中原事,未分持竿老钓舟",表达了诗人对中原事务的思考。他认为作为一个丈夫,应该承担中原的重任,但他依然是一个老钓鱼的人,未能分配到权杖和责任,仍然过着宁静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思考,展示了对自由、追求和责任的思索。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人表达了对世事的理解和对自身的定位,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自由人生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