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三五舞太平。
醉归来、花影满庭。
办永夜、重开宴,笑姑苏、万眼未明(万眼罗最精最贵,然最暗。
>(br>而今绕市歌儿马,客黄昏、细雨满城。
十年事、去如水,想家人、村庙看灯。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僕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爲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爲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爲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元成宗大德元年卒。遗着由子将孙编爲《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着录爲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爲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 刘辰翁诗,《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爲第一卷。《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爲第二、三、四、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恋绣衾》是宋代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灯夜思念故乡和过去的景象,以及对姑苏的怀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己卯灯夕,留城中独坐,
忆当涂买灯,姑苏夜舞,
再集赋此。
当年三五舞太平。
醉归来,花影满庭。
办永夜,重开宴,
笑姑苏,万眼未明。
而今绕市歌儿马,
客黄昏,细雨满城。
十年事,去如水,
想家人,村庙看灯。
这首诗词通过叙述作者在城中独自坐着的灯夜中的回忆,表达了对姑苏昔日繁华景象的追忆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诗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诗中提到了过去的太平景象,描述了当年三五舞的盛况,表达了对过去繁荣时期的怀念。
其次,诗词描绘了作者醉酒归来时,花影满庭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宴会之乐的氛围。
接着,诗中提到了办永夜、重开宴,笑姑苏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姑苏夜生活的向往和对热闹场所的喜爱。
然后,诗词的下一段描述了现在绕市歌儿马、客黄昏、细雨满城的景象,展现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忙,与前文中对夜晚的向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诗中提到了过去十年的事情如水般逝去,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特别是对家人和村庙看灯的思念。
整首诗词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描绘了作者对夜晚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对姑苏的描写,表达了对热闹和繁华的追求。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过去时光和家乡的深情厚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不奈何,不奈何,一长三短大谣讹。当时不是江西老,一口横吞起碧波。
仓鹒知阳春,乔木声关关。白驹不食苗,奈此空谷寒。昔有丹徒士,槟榔贮金盘。富贵怀隐忧,无宁归故山。
凤楼窈窕凌三袭,翠幌玲珑瞰九衢。复道中宵留宴衎,弥令上客想踟蹰。
江南季冬月,红蟹大如l4.湖水龙为镜,炉峰气作烟。
到得安眠饱饭中,东西南北路送通。三更夜半鬼嫁祸,莫著岩头与雪峰。
流民土著两纷纷,朝暮惟知射利勤。隔县小家多钓弋,近沙虚地少耕耘。望中红叶秋何极,直北黄云路不分。僻处绝无佳客过,酒边安得有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