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蒜鈎帘宛地垂,桂丛乌起上朝晖。
枉将玳瑁雕为押,遮掩春堂碍燕归。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帘》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帘子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银蒜鈎帘宛地垂,
桂丛乌起上朝晖。
枉将玳瑁雕为押,
遮掩春堂碍燕归。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银蒜钩帘垂得宛转,
桂丛中乌鸦升起迎朝阳。
枉费心思将玳瑁雕刻成押,
遮挡住春堂,阻碍燕子归巢。
这首诗以帘子为主题,通过描写帘子的细节,展现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帘子是一种常见的物品,它在诗中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银蒜钩帘宛地垂,形容帘子垂下来的样子,给人一种柔和、温馨的感觉。桂丛中乌鸦升起迎朝阳,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新的一天的开始。这里的乌鸦可以理解为时间的象征,它们在桂丛中升起,迎接朝阳的到来,暗示着时光的不可逆转。
接下来的两句“枉费心思将玳瑁雕刻成押,遮挡住春堂,阻碍燕子归巢”,通过帘子的遮掩,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玳瑁是一种珍贵的材料,雕刻成押,说明帘子的制作精细,但却被用来遮挡春堂,阻碍燕子归巢。这里的春堂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美好事物,而燕子归巢则象征着回归和安定。帘子的遮掩暗示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却不可避免地阻碍了这种追求和珍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帘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帘子作为象征,传达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这首诗词展现了欧阳修独特的情感和思考。
木落山凋水见涯,感时短发半苍华。人陪醒大将军宴,谁管陶潜处士家。砧动寒衣贫未剪,杯空邻酒贵难赊。病身索漠如黄蝶,绕匝篱边未有花。
骤西风凄惨,秋昊平分,晚收清书。素月潜生,倚危墙时候。渐照芳樽,前中孤影,喜暂时为友。醉学吴儿,狂歌乱拍,蹁跹双袖。堪叹从来,误了词赋,进取才能,桂枝难勾。纵得虚名,与平生相负。缰锁尘埃,愿怀圭组,强剑眉低首。平地神仙,清凉世界,君曾知否。
低云着地晓悠悠,雨湿帘旌不上钩。江北江南千万里,年年长向此时愁。
宝钗分股合无缘,鱼在深渊日在天。得意紫鸾休舞镜,断踪青鸟罢衔笺。金杯倒覆难收水,玉轸倾欹懒续弦。从此蘼芜山下过,只应将泪比黄泉。鸾辞旧伴知何止,凤得新梧想称心。红粉尚存香幕幕,白云将散信沈沈。已休磨琢投泥玉,懒更经营买笑金。愿作山头似人石,丈夫衣上泪痕深。
吴农竭力耕王田,王赋已供常饿眠。邓通董贤何为者,一生长用水衡钱。
秋末楚云端,行侵苔藓斑。愁肠不厌酒,病眼岂逢山。远路有时到,宦游无处闲。却思清渭北,烟柳掩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