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鸡舞破半岩云,菱叶开残野水春。
应笑武都山下土,枉教明月殉佳人。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临安三绝 石镜》是苏轼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鸡舞破半岩云,
菱叶开残野水春。
应笑武都山下土,
枉教明月殉佳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鸡在山间舞蹈,破开了半山的云雾;菱叶在凋零的野水中绽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作者反思自己,认为自己应该是一个出生在普通山下的平凡人,而不配拥有如明月般美好的女子。
赏析:
《临安三绝 石镜》是苏轼在临安时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整首诗以山鸡、菱叶、明月等意象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命运和社会地位的反思。
首句“山鸡舞破半岩云”,通过描绘山鸡的舞蹈将山间云雾破开,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山鸡可以被视为勇敢、自信的象征,作者或许希望通过山鸡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
第二句“菱叶开残野水春”,通过描绘菱叶在凋零的野水中绽放的景象,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也暗示了新生与希望。菱叶的形象与山鸡的舞蹈形成了呼应,共同传递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应笑武都山下土,枉教明月殉佳人”,是作者对自己的自我反思。作者以自嘲的口吻称自己是“武都山下土”,表达了自己出生在平凡的山下,与美好的佳人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明月被赋予了高贵、纯洁的象征意义,而殉佳人则暗示了作者愿意为佳人献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自身身份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现实境遇的反思。这种对自我价值和社会地位的思考,在苏轼的诗词创作中经常出现,体现了他对自我意识和社会现实的关注。
心如莲花不着水,身似翔鸿不可笼。
向来湖上扶携醉,醉里清吟杂雨声。此去淮西望京国,诗边处若为情。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碧空。彼土因何名极乐。莲华九品无三恶。虽有频伽并白鹤。非彰灼。如来变化宣流作。九品一生离五浊。自然身挂珠璎珞。宛转白毫生额角。长辉烁。百千业障都消却。
梨花李花白斗白,桃花杏花红映红。疏篱曲径锦步障,间以巨竹青玲珑。独木为桥人不渡,柴扉欲锁春风住。岂知野禽浪蜂蝶,时复衔花过墙去。春波涨绿春日晴,柳下扣门嵇喜迎。池边亭上少盘礴,坐床拂噗呼麴生。冷官况逢寒食节,客味凄凉那可说。残杯冷炙何处无,乐意生香聊自悦。
觚棱挂晓日,浮鹢违都城。今代朱伯厚,勇去投簪缨。津津眉睫间,不见离别情。问之何能尔,内重外物轻。声利诱一世,漏尽犹夜行。岂不厌逐逐,无由息营营。若人著眼高,不受世网缨。奋身许国久,艰险亦饱更。乘传上蚕丛,拥旄到龙廷。中朝豹尾班,讵可欠老成。一旦念丘园,拂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