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轩楹日照东,扶桑柱植西昆仑。
上有明真紫霞客,厮征伯侨役羡门。
月驭叱前驱,风驷殿后奔。
灵衣披披溘晻霭,玉斧断断除烦冤。
虚皇下两耳,授又金简文。
相观峻极不客步,拟轶清气排重阍。
咽日诵黄庭,滴露抄韦编。
羊岐之亡罔象得,蛮触之角醯鸡天,临台一笑俱超然。
吴沆(一一一六~一一七二),字德远,号无莫居士,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十六年(一一四六)曾献书于朝,因误书帝讳被黜。遂不仕,筑室环溪,着书以终。孝宗干道八年卒,年五十七。私謚环溪居士文通先生。着有《环溪集》、《环溪诗话》等。事见《环溪诗话》。今录诗十四首。
《临高台三首》是吴沆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一个触景生情的场景。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高高轩楹日照东,扶桑柱植西昆仑。
上有明真紫霞客,厮征伯侨役羡门。
月驭叱前驱,风驷殿后奔。
灵衣披披溘晻霭,玉斧断断除烦冤。
虚皇下两耳,授又金简文。
相观峻极不客步,拟轶清气排重阍。
咽日诵黄庭,滴露抄韦编。
羊岐之亡罔象得,蛮触之角醯鸡天,临台一笑俱超然。
诗意:
《临高台三首》以婉约风格写下了一幅壮丽而神奇的画面。诗人通过叙述高高的台阶、日照东方、扶桑柱扎根于西昆仑等景物来表达壮丽景致的神奇,他引用了紫霞仙子和羊岐之亡等神话传说人物,表达了对仙境和神话世界的向往和对自由的向往。整首诗抒发出诗人对自由、崇高和超然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整体上展现了一幅壮丽而神奇的画面,环境的瑰丽与高耸的台阶使读者感到庄严与雄伟的气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神话传说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超越尘世、追求自由和崇高的憧憬。诗中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整体上看,这首诗词辞藻华丽,意境深远,给人以一种恢弘壮丽、神秘超然的感觉,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鬼方生猃狁,时寇卢龙营。帝念霍嫖姚,诏发咸林兵。天星下文阁,简师临我城。三陌观勇夫,五饵谋长缨。雷野大车发,震云灵鼓鸣。太华色莽苍,清渭风交横。胡马悲雨雪,诗人歌旆旌。阏氏为女奴,单于作边氓。神皇麒麟阁,大将不书名。
平生吾子最知心,巴陇飘零岁月侵。万里喜闻身尚健,五更惟有梦相寻。插花意气狂如昨,中酒情怀病至今。共约暮年须强饭,天台庐阜要登临。
经界废已久,王者无尺土。强力喜饕吞,含血不肯吐。孱弱困道傍,性命轻毫缕。为政须务本,析薪何匪斧。
寿夭虽云命,荣枯亦大偏。不知雷氏剑,何处更冲天。
小桥枕沧湾,一水绕清激。横来莫知源,委去无寻迹。戏鱼时度浅,好鸟忽鸣寂。堂坳隐空谾,竹树閟寒碧。朝霏兴朱栱,倒影汎瑶席。仰窥一迳上,始觉藏深僻。尚忆客中行,盘峤倦登陟。峰回路忽下,溪馆曾休息。高低相掩遇,景趣无终极。朅来坐忘疲,欲去或穷夕。安得青霞人,共此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嘉肴不尝,旨酒停杯。寄言飞鸟,告余不能。俯折兰英,仰结桂枝。佳人不在,结之何为?从尔何所之?乃在大诲隅。灵若道言,贻尔明珠。企予望之,步立踟蹰。佳人不来,何得斯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