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跏趺多待月,移时箕踞为看山。
苔生晚片应知静,云动秋根合见闲。
瘦鹤独随行药后,高僧相对试茶间。
疏篁百本松千尺,莫怪频频此往还。
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復,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早年放游江淮间,后隠居杭州孤山,相传二十年足不至城市,以布衣终身。仁宗天圣六年卒(宋桑世昌《林逋传》,明万历本《林和靖先生诗集》附),年六十一(《咸淳临安志》卷六五)。真宗闻其名,曾赐粟帛;及卒,仁宗赐謚和靖先生。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林逋诗,以明正德间黑口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四部丛刊》所收影明钞本即据此)。校以宋绍熙间沈诜刻本(简称宋本,祇残存卷上)、明正统八年王玘刻本(简称正统本)、明万历间诸时宝刻本(简称万历本)。并参校清康熙四十七年吴调元刻本(简称康熙本)、日本贞享三年柳枝轩刊本(二卷本,简称和刻)、一九六○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宋林逋自书诗卷》(简称自书诗卷)及《淳祐临安志》(简称《淳祐志》)、《咸淳临安志》(简称《咸淳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且吸收了清卢文弨以正统本校康熙本(简称卢校)、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邵裴子校本(简称邵校)的部分成果。另据自书诗卷、康熙本、《淳祐志》、《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第四卷卷末。
《林间石》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夜晚来到林间,我多次盘腿坐着等待月亮的出现,不时调整姿势坐在箕踞的位置上观赏山景。晚霞中的青苔应该知道我喜欢宁静,云朵在秋天的根部上飘动,也能看到它们的闲适。瘦弱的鹤跟随着我行走,仿佛是在服用药物之后,我与一位高僧在品茶的间隙相对而坐。稀疏的竹篱笆有上百根,高耸的松树有千尺,不要惊讶我频繁地来回穿梭其中。
诗意:
《林间石》描绘了诗人在林间的一系列景象和心境。诗人在夜晚等待月亮的出现,通过调整姿势来欣赏山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宁静的追求。诗中的青苔、云朵和秋天的根部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变化的感知。诗人与瘦弱的鹤一同行走,与高僧共品茶,展示了他与自然和人文的交融与共生。最后,诗人频繁往返于竹篱笆和高耸的松树之间,表达了他对这片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向往。
赏析:
《林间石》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展示了林逋独特的诗境和情感表达。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夜晚的月亮、青苔、云朵、秋天的根部、瘦弱的鹤、高僧和竹篱笆等,这些意象与诗人的心境相互映衬,使整首诗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文情感的表达,诗人展示了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敬畏和追求,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使读者能够与诗人一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人文的温暖。
厌事便微疾,贪眠幸早寒。人虽笑疏嬾,天实闵衰残。韦布何曾贱,茆茨本自宽。黄花插乌帽,一醉有余欢。
咏归堂里静怡神,更步芳亭识趣新。爱竹心虚初长笋,观梅香散渐含仁。云将膏雨过桐岭,水泛桃花出剑津。生意峡中藏得否,自家收拾满腔春。
何处春暄来,微和生血气。气熏肌骨畅,东窗一昏睡。是时正月晦,假日无公事。烂熳不能休,自午将及未。缅思少健日,甘寝常自恣。一从衰疾来,枕上无此味。
使节城东按部回,曾将从吏到香台。秋林数骑萧萧去,晚泽孤鸿噭噭来。萝雨湿衣溪路转,柏风吹烛殿门开。当年物色难留与,题壁惭无子美才。
从君只比羊胛熟,得诗已可牛腰束。谁言此老四壁立,襞积锦绣罗群玉。晨兴讽诵暮编缀,未觉饥雷隐枵腹。我生嗜学类贪夫,婪酣欲诉南山竹。诗人到眼辄自慰,句法得君今意足。向来玄钥笑谈启,大胜几年膏火读。駸駸警我欲川增,前之汗漫今边幅。颇嗟诗客千钧笔,不博长安一囊粟。
上方气压湖山胜,老我登临思惘然。一鸟影沉秋水外,千峰势断夕阳前。清尊白发酬今日,画舫朱帘记昔年。独倚危阑重吊古,荒台樵唱起苍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