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种门前乌臼树,而今千尺苍苍。
田园只是旧耕桑。
杯盘风月夜,箫鼓子孙忙。
七十五年无事客,不妨两鬓如霜。
绿窗划地调红妆。
更从今日醉,三万六千场。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在门前种植的乌臼树,如今已经长高千尺,郊野只是旧时的耕桑。在杯盘风月之夜,箫鼓声中子孙们忙碌。七十五年来,我一直没有闲暇,两鬓已经如霜。绿窗下调整红妆。从今以后更加放纵地醉,共计三万六千场。
诗意:
这首诗以辛弃疾自己的生活为背景,表达了他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豪情壮志。诗人描述了自己种植的乌臼树如今已经长得高大,而农田只是旧时的耕作场景,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变迁。在夜晚的宴会上,诗人感叹自己七十五年来一直没有闲暇,两鬓已经斑白,但他并不后悔,而是决定从今以后更加尽情地享受人生,放纵自己,醉心于快乐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境况和心态。通过对乌臼树和田园的描绘,诗人展示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暗示了自己已经老去的事实。然而,诗人并不沉溺于过去的怀旧之情,而是在夜晚的宴会上表达了对未来的豪情壮志。他鼓励自己在余下的日子里尽情享受人生,不再拘泥于世俗的束缚,而是追求内心真正的快乐和自由。整首诗以豪放、豪情的笔调展现了辛弃疾的个性和生活态度,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积极乐观态度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这首诗词在描绘个人生活的同时,也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它展示了辛弃疾对自然、人生和自由的热爱,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由追求的决心。这种乐观、豪放的精神风貌是辛弃疾作品的特点之一,也是他被后人所称赞和喜爱的原因之一。
曾闻烧烛照红妆,守岁情同赏海棠。迎送由人天梦梦,故新泯界夜茫茫。污巵敝屣行将弃,残历寒炉黯自伤。一叹光阴离乱际,毋庸珍惜到分芒。
归来非计失,事少得心宽。村落年方稔,庭闱病复安。诗当随景赋,酒莫放杯乾。插架书还在,仍容子细看。
碧云缥缈月琳琅,更著岩花当户香。多少风光人不到,主人今夜此山堂。
帝尧平百姓,高祖宅三秦。子弟分河岳,衣冠动缙绅。盛名恒不陨,历代几相因。街巷涂山曲,门闾洛水滨。五龙金作友,一子玉为人。宝剑丰城气,明珠魏国珍。风标自落落,文质且彬彬。共许刁元亮,同推周伯仁。石城俯天阙,钟阜对江津。骥足方遐骋,狼心独未驯。鼓鼙鸣九域,风火
铜炉熟火暖无烟,一盏清灯纸帐边。迟睡颇如除夜景,新阳方幸好晴天。诗成水阁梅堪折,信断山城雁不传。莫待扁舟叙暌隔,归来身作紫微仙。
石亭梅花落如积,玉藓斓班竹姑赤。祝陵有酒清若空,煮糯蒸鱼作寒食。长桥新晴好天气,两市儿郎棹船戏。溪头铙鼓狂杀侬,青盖红裙偶相值。风光何处最可怜,邵家高楼白日边。楼下游人颜色喜,溪南黄帽应羞死。三月未有二月残,灵龟可信淹水干。葑草青青促归去,短箫横笛说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