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叠小山亭馆静,落花红雨园林。
画楼风月想重临。
琵琶金凤语,长笛水龙吟。
青眼已伤前遇少,白头孤负知音。
苔墙藓井夜沉沉。
无聊成独坐,有恨即沾襟。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临江仙》是宋代刘过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数叠小山亭馆静,
落花红雨园林。
画楼风月想重临。
琵琶金凤语,
长笛水龙吟。
青眼已伤前遇少,
白头孤负知音。
苔墙藓井夜沉沉。
无聊成独坐,
有恨即沾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边仙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谊的珍视。
赏析:
诗的开篇描述了小山亭馆静谧的景象,数重叠的山峰将小山亭围绕,景色宜人。接着描绘了落花纷纷的红雨,落在花园里,如同一片红色的雨幕。这里的花园被诗人赋予了红雨的美丽景象,给人以浪漫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提及了画楼,意味着他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画楼是美好的回忆的象征,风月指的是美好而浪漫的景色。诗人意犹未尽,希望再次体验过去的美好时光。
在诗的后半部分,琵琶和长笛的音乐声响起,分别各自表达了琵琶的婉转和长笛的悠扬。琵琶发出金凤的声音,长笛则发出水龙的吟唱声。这些音乐声代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绪,使诗词更富有意境和感染力。
接着,诗人提到了青眼已伤前遇少,白头孤负知音。这表明诗人已经失去了年轻时的那份真挚友谊,白发孤单地背负着对知音的愧疚。这是对友情的珍视和懊悔的表达,也反映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谊的思考。
诗的最后两句是对诗人内心孤独和不满意境的抒发。诗人感觉无聊,只能独自坐着度过时光,而心中的不满意境则使他沾湿了衣襟。
整首诗词以描绘江边仙境为背景,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友谊的思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孤独。这种抒发情感的手法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使得诗词富有意境,引起读者的共鸣。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
二毛生镜日,一叶落庭时。老去争由我,愁来欲泥谁。空销闲岁月,不见旧亲知。唯弄扶床女,时时强展眉。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北望直百里,峨峨千仞青。断虹迎日尽,飞雨带龙腥。阴壑烟云畜,阳崖草木灵。登临终不厌,时许到兹亭。
雨后烟景绿,春水涨桃花。系舟溪上,笋舆十里达平沙。路转峰回胜处,无数青荧玉树,缥缈羽人家。楼观倚空碧,水竹湛清华。纵幽寻,携蜡屐,上苍霞。古仙何在,空馀药灶委岩洼。他日倘然归老,乞取一庵云卧,随分了生涯。底用更辛苦,九转炼黄芽。
竹底春从雪底归,烦君抱送玉婴儿。白头无复迎船喜,只供江鱼作许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