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路传呼杳杳,垂腰印绶累累。
万般荣贵出丹枝。
遥知心乐处,椿畔桂当时。
酒到芳春偏弄色,轻黄泛滟鹅儿。
大为行乐使堪书。
醉来花下卧,便是习家池。
程大昌(一一二三~一一九五),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二十六年,除太平州教授。二十七年,召爲太学正。三十年,迁秘书省正字。孝宗即位,擢着作佐郎,歷国子司业兼权礼部侍郎、直学士院。出爲浙东提点刑狱、江西转运副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召爲秘书少监。三年,权刑部侍郎。累迁权吏部尚书。出知泉州、建宁府。光宗即位,徙知明州。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謚文简。有《程文简集》二十卷,已佚。今存《诗论》、《演繁露》、《考古编》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二《程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传。今录诗十首。
《临江仙》是宋代程大昌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夹路传呼杳杳,
垂腰印绶累累。
万般荣贵出丹枝。
遥知心乐处,
椿畔桂当时。
酒到芳春偏弄色,
轻黄泛滟鹅儿。
大为行乐使堪书。
醉来花下卧,
便是习家池。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场景,诗人通过描写景物和情感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赞美。诗中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以及对宁静和欢乐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对花草、酒水和乐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下是对诗中各句的赏析:
1. "夹路传呼杳杳,垂腰印绶累累。" 这两句描述了行人来往的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景色。诗人运用了形容词"杳杳"和"累累"来形容繁盛的景象,使读者感受到了繁华和热闹。
2. "万般荣贵出丹枝,遥知心乐处,椿畔桂当时。" 这几句描绘了椿树和桂树的美景,暗示了自然的优美和诗人内心的愉悦。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递了对美好心境的追求。
3. "酒到芳春偏弄色,轻黄泛滟鹅儿。" 这两句描绘了花酒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芳香春天和美酒的痴迷。诗中的"芳春"和"鹅儿"都是指酒,通过描绘花酒的色泽和香气,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4. "大为行乐使堪书。醉来花下卧,便是习家池。"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快乐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只要醉卧在花下,就可以享受到像习家池一样的宁静和乐趣。这里的"习家池"指的是一个传说中的幽静池塘,代表了宁静和安逸的生活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美好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快乐生活的向往。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吾宗手葺幽栖处,雪径依衡认虎跑。冻折岩前百寻木,压翻屋上几重茅。懒吟二首干韩愈。且耸双肩学孟郊。只怕景思来认业,别无人与子争巢。
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
去年今日逢冬节,扑头扑面迎霜雪。今年冬节又来临,屋角梅花弄晓晴。笑它鲁史谩书云。
风号天籁怒,雷引雨声长。但喜书帷润,那知酒斚凉。夜光宜月露,霁色醒松篁。通介从流俗,徐公自有常。
一自为农去国赊,九天无路献忠嘉。不争老杜广文饭,且共仰山鶖子茶。字画故家元佑脚,篇章时样鄂州花。它山待刻钟楼作,震撼烟霞十万家。
琉璃枝上琼花*。蓓蕾间成玛瑙。乌玉叶儿偏好。四件谁能讨。静中认得真家宝。艳彩诚非草草。唯有个人知道。共得归蓬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