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寻常今白首,更须竹雨萧萧。
不应都占世间豪。
清风居士手,杨柳洛城腰。
文字功名真自误,从今好月良宵。
只消怜取董娇饶。
修门君自到,不用我词招。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临江仙》是一首宋代晁补之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临江仙
离别寻常今白首,
更须竹雨萧萧。
不应都占世间豪。
清风居士手,
杨柳洛城腰。
文字功名真自误,
从今好月良宵。
只消怜取董娇饶。
修门君自到,
不用我词招。
译文:
披白发,今日离别并不寻常,
还要面对竹雨悠扬。
不应该一味追求世间的富贵和荣华。
清风居士的手,
杨柳裙摆在洛城。
文字和功名真的让我迷失了自己,
从今以后,我只想过上美好的夜晚。
只要拥有怜惜和宠爱,我就不再需要像董娇那样深陷困境。
修门君自会到来,
我不需要借助我的词藻来吸引他。
诗意和赏析:
《临江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晁补之对名利的领悟和对自然、清净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诗中描述了自己年老离别的情景,但他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寻常的离别,而是对尘世红尘的超脱和追求内心宁静的表达。他提到了竹雨的萧瑟声,通过这一景象传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反思,他认为过于追求功名和富贵会使人迷失自我。他将自己比作清风居士,表明自己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高雅的生活,而不是世俗的成就和权力。
诗的结尾提到了修门君,这可能指的是一位贵族或高官,他会自己前来拜访,而诗人不需要借助华丽的辞藻来吸引他的注意。这表达了诗人对真诚和本质的追求,而非虚饰和世俗的华丽。
整首诗词通过对离别、自然和追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领悟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内心宁静和真诚的重要性。
古寺耸山椒,公堂去不遥。寻僧忘俗虑,盘道出尘嚣。疏箔卷烟雾,明时望泬漻。渔翁江上立,指我在云霄。
秋河溢长空,天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沧溟晓喷寒,碧落晴荡素。非趋下流急,热使不得住。
我迁海康,实编于民。少而躬耕,老复其真。乘流得坎,不问所因。愿以所知,施及斯人。
天风飒飒步声虚,一片红云控帝居。闻道茅家开夕宴,上元亲授太霄书。
烟中流水晓潺潺,扬子津头雨一湾。沾袖成斑皆客泪,隔江如黛是家山。欲探子母羞钱箧,未卜雌雄泣剑环。寄语吴郎三玉树,莫因裘敝笑人还。
当薛侯之初令也,珰而虎者,张甚。郡邑之良,泣而就逮。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侯笑曰:“不然。此蒙庄氏所谓养虎者也。猝饥则噬人,而猝饱必且负嵎。吾饥之使不至怒;而饱之使不至骄,政在我矣。”已而果就约。至他郡邑,暴横甚,荆则招之亦不至。而是时适有播酋之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