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晓莺啼声昵昵,掩关高树冥冥。
小渠春浪细无声。
并床听夜雨,出藓辘轳青。
碧草旋荒金谷路,乌丝重记兰亭。
强扶残醉绕云屏。
一枝风露湿,花重入疏棂。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临江仙》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逗晓莺啼声昵昵,掩关高树冥冥。
小渠春浪细无声。并床听夜雨,出藓辘轳青。
碧草旋荒金谷路,乌丝重记兰亭。
强扶残醉绕云屏。一枝风露湿,花重入疏棂。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场景。清晨,莺鸟欢快地啼鸣,高大的树木掩映在迷蒙的关门之后。小溪的春水波澜不惊,静静地流淌。躺在床上,听着夜雨的声音,从窗户上的青苔上滴下来。碧绿的草地蔓延到荒凉的金谷路上,黑色的丝线重重地勾勒出兰亭的美景。作者醉意未消,勉强支撑着身体绕过云屏。一枝花儿沾湿了露水,重重地掉进了稀疏的窗棂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景象,并通过几个意象传达了人生的感慨和情绪。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致入微,展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感受力。
诗的开头描述了清晨的景象,莺鸟的歌声在春天的季节里显得愈发动听,树木掩映在关门之后,给人一种隐秘而神秘的感觉。
接下来描写了小溪的春水,细腻无声,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细致的观察。夜晚的雨水滴落在窗户上的青苔上,形成了一幅独特的图景,给人以宁静和沉思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金谷路和兰亭,展示了辛弃疾对历史和传统的回忆和怀念之情。金谷路上的碧绿草地和兰亭的美景在黑色的丝线勾勒下更加生动。
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醉酒后的状态,他强行支撑着身体,绕过云屏,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感觉。一枝花儿沾湿了露水,重重地掉进了窗棂之间,给人以一种生命的脆弱和短暂的感悟。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它既展示了辛弃疾的诗歌才华,也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山云如练静,水云如鹤飞。细观聚散间,动静皆天机。是物本无心,出处不可期。我亦尝出岫,不雨竟空归。师今恐云去,密密关窗扉。收卷成坐卧,补缀为衲衣。此中有深意,宴坐添炉霏。
全真闭户魏不琢,二纪怡然外世荣。留得诗名皮陆集,到君句法有余清。
蓬莱有个李八伯,一对眼睛如漆黑。且莫错认定盘星。
日下四山阴,山庭岚气侵。牛羊归径险,鸟雀聚枝深。正枕当星剑,收书动玉琴。半扉开烛影,欲掩见清砧。
望欢城南头,览取别时路。路边有深井,井上有双树。树有东西枝,枝叶尽相附。去年东枝荣,今年西枝悴。年年望树枝,树发行人归。
决科遄入幕,更秩遂登朝。龙化无重浪,鹏抟即九霄。仙凡端有命,一壤一何辽。愿踵门庭盛,勋庸日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