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日春都过了,寻常偶到江皋。
水容山态两相饶。
草平天一色,风暖燕双高。
酒病厌厌何计那,飞红更送无聊。
莺声犹似耳边娇。
难回巫峡梦,空恨武陵桃。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西北)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民国《无棣县志》卷八)。元丰六年(一○八三),曾辟爲祭奠高丽国使书状官(《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一)。哲宗绍圣初苏轼知定州,辟爲管勾机宜文字。四年(一○九七)因折可适兵败事连累,罢原州通判(同上书卷四九一)。后以元祐党籍贬惠州。元符元年(一○九八)召监内香药库,旋因从苏轼辟事勒停(同上书卷五一一)。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又以代作范纯仁遗表忤蔡京,编管太平州,遂居姑熟。久之,徙唐州。官终朝请大夫。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李之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姑溪前后集》爲底本。校以明吴氏丛书堂钞本(残存卷五、卷六,简称吴钞,藏北京图书馆),清杨守敬跋明黄汝亨钞本(简称黄钞,藏上海图书馆),清丁丙藏并跋之清研经楼抄本(简称研经楼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咸丰伍崇曜校刊《粤雅堂丛书》本(简称粤本),清宣统吴崶金陵督粮道署校刊本(简称吴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临江仙》是宋代文人李之仪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九十天的春天已经过去,
偶然来到江边。
水面平静,山势婀娜,
草地广阔,天空湛蓝。
微风温暖,燕子飞得更高,
酒已经喝够,病倦意懒,
飞红的花朵也已无聊。
莺鸟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婉转,
难以忘怀在巫山的梦境,
空留恨意对武陵的桃花。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春天的日子里,偶然来到江边的情景。他描述了江水的宁静和周围山峦的美丽,还描绘了春天的草地和湛蓝的天空。诗人感受到了微风的温暖,看到了燕子在空中自由飞翔。他已经喝够了酒,感到疲倦和无聊。莺鸟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回荡,使他难以忘怀在巫山的梦境,同时也对武陵的桃花抱有遗憾和失望之情。
赏析:
《临江仙》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描绘了江水、山峦、草地和天空的美丽,展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身世之感,他已经对酒感到厌倦,对生活的乏味感到无聊。莺鸟的歌声引起了他对巫山梦境的回忆,但同时也让他对武陵的桃花充满了遗憾和空恨。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诗人的情感表达,展示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慨。
清谈无限,林下逢人少。骑马踏红尘,恁区区、何时是了。名场利海,毕竟白头翁,山簇翠,水拖蓝,只个生涯好。君侯洒落,卜筑开冰沼。三径直危楼,遍岩隈、幽花香草。风勾月引,余事作诗人,词歌雪,气凌云,寒瘦伦郊岛。
潘氏亭前饮一宵,酒酣对竹啸琼箫。不知栖凤来多少,风去人归竹寂寥。
雪里难逢送炭人,地炉炙手便生春。酸寒东野真堪笑,解道曲身成直身。
一叶新凉,又是西风,吹转素商。揽玉壶英气,钟为人物,银河精采,融作文章。司巧天公,搀先七夕,分付天孙云锦裳。骑龙凤,自九霄飞至,万丈光芒。早年奏赋长杨。饱挹尽瀛洲风露香。间石渠天禄,借将班马,荷山锦水,暂作龚黄。药省春风,薇垣夜月,合佩仙花侍玉皇。明年里,
南朝笛竹蕲为良,织成文簟琉璃黄。旧物正尔冷如铁,此君无奈寒如霜。山斋溽暑正六月,野人清梦迷三湘。卷舒随分且藏节,作诗为报刘中央。
典郡治中总得贤,郊原一出万人传。山行野渡时时雨,妇饷夫耕处处田。说与老农无罪岁,但当力作有逢年。驱儿播种贫家事,可奈西畴只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