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灵山》

三过灵山总有缘,晓无逗霭晚无烟。
横眠吴楚中央地,高拄东南半壁天。
芝草本为人所上,水晶犹得气之偏。
山灵还有中原意,更为时生十数贤。

作者介绍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灵山》是宋代诗人曾丰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次经过灵山总有缘,清晨无雾晚上无烟。
横卧在吴楚之间的中央地带,高举在东南方的半个天空。
芝草原本是人类所能攀登的,水晶还能吸纳不同的气息。
山灵还保留着中原的精神,更孕育出了十位杰出的贤人。

诗意:
《灵山》通过对灵山的描绘,展示了自然山川的神奇与灵动,以及山脉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诗人表达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人类对山川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中原文化的赞美,以及灵山所孕育的众多英才。

赏析:
这首诗以灵山为背景,通过对山川之美的描绘,展现了灵山的神奇气质。诗人通过"三过灵山总有缘"的描述,暗示了自己多次到访灵山的缘分与机缘。清晨无雾、晚上无烟的描绘,突出了灵山清新幽静的氛围。

"横眠吴楚中央地"和"高拄东南半壁天"这两句,通过对位置的描绘,表达了灵山在地理位置上的独特之处。诗人将吴楚之间的中央地带作为自己横卧的位置,将东南方的半个天空作为自己高举的象征,强调了灵山的巍峨壮丽。

"芝草本为人所上,水晶犹得气之偏"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表达了灵山所具备的特殊品质。将芝草比喻为人类所能攀登的象征,将水晶比喻为能够吸纳不同气息的物质,突出了灵山的独特性和灵气。

"山灵还有中原意,更为时生十数贤"这两句,强调了灵山所蕴含的中原文化和历史。山灵承载了中原的精神,同时也孕育了许多杰出的贤人。这表达了诗人对中原文化的敬仰和对灵山所具有的独特价值的赞美。

总体而言,《灵山》通过对灵山的描绘,展现了山川之美和自然的灵动气质。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对中原文化的歌颂与赞美,将山川与人文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然和文化的敬畏之情。

  • 《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看花屋》

    忽惊映树新开屋,却似当檐故种花。可惜年年红似火,今春始得属元家。

  • 《初秋二首》

    壮岁故多病,老年知不堪。何须看公案,只此是真参。

  • 《广陵遇孟九云卿》

    雄藩本帝都,游士多俊贤。夹河树郁郁,华馆千里连。新知虽满堂,中意颇未宣。忽逢翰林友,欢乐斗酒前。高文激颓波,四海靡不传。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明月满淮海,哀鸿逝长天。所念京国远,我来君欲还。

  • 《再和题黄免耕吟藁》

    优游一辟难赞经,仲舒师友尽时名。已登乡国一经荐,未究天人三策情。文定浚源虽莹彻,牧堂奕叶必敷荣。紫阳风水深留意,磨石佳成后世评。

  • 《导引》

    龙舆春晚,晓日转三川。鼓吹惨寒烟。清明过後落花天。望池馆依然。东风百宝泛楼船。共荐寿当年。如今又到苑西边。但魂断香軿。

  • 《水调歌头》

    一个江湖客,万里水云身。鸟啼春去,烟光树色正黄昏。洞口寒泉漱石,岭外孤猿啸月,四顾寂无人。梦魂归碧落,泪眼看红尘。烟__,风惨惨,暗消魂。南中诸友,而今何处问浮萍。青鸟不来松老,黄鹤何之石烂,叹世一伤神。回首南柯梦,静对北山云。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