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凌歊台六首》

簿书终日困拘挛,每到凌歊意豁然。
千里日光斜照水,一川草色远连天。
青山顶上玄晖宅,采石江头太白船。
俱在目中浑可乐,何妨时复一扬鞭。

作者介绍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凌歊台六首》是宋代诗人吴芾创作的一组诗词。这组诗词以凌歊台为背景,描述了作者在凌歊台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对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凌歊台是一个地名,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凌歊台的美景和人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诗词中的“簿书终日困拘挛,每到凌歊意豁然”表达了作者在书本中困顿乏味的生活,但一到凌歊台,心情立即豁然开朗。这句诗词展现了作者对凌歊台的向往和渴望,凌歊台成为他心灵的净土。

“千里日光斜照水,一川草色远连天”描绘了凌歊台的自然景观。阳光斜照在水面上,形成一道道闪耀的光线。远处的一片青草融入天空,景色壮丽而广阔。这些景色给人以宽广和自由的感受,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向往。

“青山顶上玄晖宅,采石江头太白船”描述了凌歊台的建筑和景物。玄晖宅是位于青山顶上的居所,太白船停靠在采石江边。这些景物与自然融为一体,增添了凌歊台的神秘和诗意。

最后一句“俱在目中浑可乐,何妨时复一扬鞭”表达了作者对凌歊台美景的欣赏和享受。诗词的结尾呼应了开头,以一扬鞭的动作,表达了作者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凌歊台的美妙,随时随地都能陶冶情操,享受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凌歊台的自然景观和建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心灵净土的追求。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情,给人以宁静、舒畅的感受。

  • 《再寄定国》

    河南少君古臞僊,销尽新缘窘旧缘。草字更无千载圣,谈言自有一家天。远游轻世唯何甚,少贬求容否不然。选壮坐狂俱龃龉,社樗元自可忘年。

  • 《惜春》

    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无计延春日,何能驻少年。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

  • 《壬戌首春十九日锁宿玉堂四绝》

    无情莲炬剪将残,有样葫芦画不难。尽笑翰林麻草拙,谁知老子布衾寒。

  • 《南浦》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駸駸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闲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下离烟水,嘹唳度寒云。好在半胧溪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

  • 《夜别筵》

    夜长酒阑灯花长,灯花落地复落床。似我别泪三四行,滴君满坐之衣裳。与君别后泪痕在,年年著衣心莫改。

  • 《挽沈提刑》

    金马堂堂有陆沉,斯人出处可重寻。豸冠议论回天力,绣节平反念母心。一代师承无别派,百年朋旧托遗音。便当佳传磨苍翠,桐桂森然欲出林。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