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灵隐冷泉》

山涵水影两空明,水到山前百尺清。
洞里臞仙应一笑,抱琴时为写寒声。

作者介绍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灵隐冷泉》是宋代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涵水影两空明,
水到山前百尺清。
洞里臞仙应一笑,
抱琴时为写寒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灵隐冷泉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山和水之间的景色和相互作用,表达了冷泉的清澈和幽静之美。诗中还提到了一个臞仙(xiū xiān),指的是隐居山洞的仙人,他被描述为听到冷泉的声音而发笑。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抱着琴,在感受冷泉的声音时所写下的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灵隐冷泉的景色和氛围。首两句"山涵水影两空明,水到山前百尺清"通过山水的映照来展现冷泉的清澈和纯净。"山涵水影"形象地描绘了山中倒映出来的水景,而"水到山前百尺清"则表达了泉水在流经山前时的清澈。这些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冷泉的清新和宁静。

接着,诗人提到了洞中的臞仙,他应该是被冷泉的声音所打动而发笑。这一描写增加了诗词的神秘和幻想色彩,将人们的想象引入了一个超自然的境界。

最后一句"抱琴时为写寒声"表达了诗人在感受冷泉的声音时所作的创作。这句话通过琴声之寒与冷泉相联系,将感知的声音转化为艺术的表达。整首诗通过描绘景色、仙人和音乐,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幽的山水世界,唤起对大自然美好的感受和想象。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灵隐冷泉的美景,并通过仙人和音乐的元素增添了一些神秘和幻想的情感。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首诗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以及对于超越现实的想象和追求的渴望。

  • 《寄题梵天圣果二寺兼简昭梧二上人》

    静躁各所好,是非安能辨。声利如我仇,云泉若相勉。寂寂深林中,芳兰自堪搴。

  •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

    除坛西郊,坎其声鼓。百灵至止,结来作主。秬鬯湛淡,玉斝觩觖。是谓嘉德,神其安留。

  •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羽林十二将,罗列应星文。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严更千户肃,清乐九天闻。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

  • 《忆故园》

    杖藜出北郭,山阿延余晖。屏营立高原,霜飚吹我衣。牛羊稍绝迹,聚落灯火稀。顾我岂无家,废置不得归。大田已芜没,故丘人亦非。终当问遗老,何如丁令威。

  • 《赠上封诸老》

    上封台观静,夕霁景偏清。月下闻禅语,风中有磬声。龙池留古足,雁塔寄余情。借问房前树,东窗忽偃生。

  • 《送叶熙时还新安省亲尊公读书于黄山之指月庵》

    今年季秋与孟冬,余也踏遍黄山峰。归来相对数竿竹,倦锡倚壁雪满屋。送君手捉天台藤,打破子陵滩下冰。欲识君家读书处,只问丹台指月僧。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