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篁拥翠入云间,雅称高人卷道闲。
自是红尘飞不到,一溪流水绕青山。
邓肃(一○九一~一一三二),初字至宏,改德恭(《默堂集》卷二○《郑德恭字序》),号栟榈,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师事李纲,入太学。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作诗讽谏花石纲,诏放归(《宋史》卷二二《徽宗四》)。钦宗嗣位,授鸿胪寺主簿。尝诣金营,留五十日而还。金人立张邦昌,奔赴南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守右正言(《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五),不三月凡抗二十疏。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忤执政,送吏部。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主管江州太平观。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年四十二(明万历《栟榈先生文集》附录《栟榈先生墓表》)。有《栟榈集》二十五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六卷)。《宋史》卷三七五有传。 邓肃诗,以明正德罗珊刻《栟榈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刻本(十二卷、附录一卷,残存卷一至七以及附录,简称万历本,藏北京图书馆)、清道光刻本(简称道光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一《栟榈诗集》(简称诗集),并酌校清曹琰抄本(简称曹抄,藏北京图书馆)等。底本文字漫漶处,则径据万历本补足。
《灵应寺二首》是宋代诗人邓肃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灵应寺的景色和其中所蕴含的诗意。
译文:
松篁拥翠入云间,
雅称高人卷道闲。
自是红尘飞不到,
一溪流水绕青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灵应寺为背景,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色和环境,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和超凡境界的愿望。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灵应寺的美景。松树和竹子簇拥在一起,形成一片翠绿色的海洋,似乎直冲云霄。雅称高人卷道闲,意味着这里是雅致之地,被称为高人喜欢的修身养性之地。这里的道闲指的是修行道路的闲适和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诗意。自是红尘飞不到,指的是灵应寺位于红尘世界之外,远离尘嚣和纷扰。这里的红尘代表人世间的繁忙和烦恼。一溪流水绕青山,描绘了一条小溪绕过青山缓缓流淌。这里的溪水和青山象征着宁静和恒定,与红尘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灵应寺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追求超凡世界、远离尘嚣的心愿。寺庙的宁静环境和与红尘世界的隔绝,给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净化的感受。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宁静境界的向往,寄托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追求。
发白齿豁,鼻垂口阔。坐冷月依依,气清秋漠漠。离微出入门开,正偏往来机活。双碧耆婆眼有神,分明百草头边药。
金灶新和药。银台旧聚神。相看但莫怯。先师应识人。
小鸡距短双翅垂,广场勇门无所施。清晓长鸣独先众,朝者恃此能知时。星河满天月光白,东望扶桑悄无色。一声高兴耳目醒,四远群阴俱避易。陋巷人疏烟火稀,永夜沈沈钟鼓微。闻之徐起就盥栉,颠倒不复忧裳衣。君家迥居北城曲,阿阁岧峣日鸣玉。萧萧风雨得司晨,不使无功吸君粟。
金乌玉兔两交驰,照破威音未净时。若谓青霄别有路,木人依旧皴双眉。
有个人人。海棠标韵,飞燕轻盈。酒晕潮红,羞娥凝绿,一笑生春。为伊无限伤心。更说甚、巫山楚云。斗帐香消,纱窗月冷,著意温存。
西湖湖里水,南山山上云。天台拄杖子,相见笑忻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