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森森小径斜,淡烟横锁两三家。
晚来欲写潇疏景,举目遥岑更望赊。
邓肃(一○九一~一一三二),初字至宏,改德恭(《默堂集》卷二○《郑德恭字序》),号栟榈,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师事李纲,入太学。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作诗讽谏花石纲,诏放归(《宋史》卷二二《徽宗四》)。钦宗嗣位,授鸿胪寺主簿。尝诣金营,留五十日而还。金人立张邦昌,奔赴南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守右正言(《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五),不三月凡抗二十疏。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忤执政,送吏部。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主管江州太平观。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年四十二(明万历《栟榈先生文集》附录《栟榈先生墓表》)。有《栟榈集》二十五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六卷)。《宋史》卷三七五有传。 邓肃诗,以明正德罗珊刻《栟榈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刻本(十二卷、附录一卷,残存卷一至七以及附录,简称万历本,藏北京图书馆)、清道光刻本(简称道光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一《栟榈诗集》(简称诗集),并酌校清曹琰抄本(简称曹抄,藏北京图书馆)等。底本文字漫漶处,则径据万历本补足。
《灵应寺二首》是宋代诗人邓肃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个灵应寺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对景物的感受。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老木森森小径斜,
淡烟横锁两三家。
晚来欲写潇疏景,
举目遥岑更望赊。
诗词的意境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灵应寺的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小径、淡烟和遥远的山峰,展现了一幅安静、幽深的山寺景象。
诗的开篇写道:“老木森森小径斜”,通过描绘老木丛生的小径斜向远处,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随后,“淡烟横锁两三家”,形容淡淡的烟雾像一道屏障横在两三户人家之间,增添了一丝迷离的意味。这些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幽雅的氛围,使读者沉浸在寺庙的静谧之中。
诗的下半部分,“晚来欲写潇疏景,举目遥岑更望赊”,表达了作者晚上来到灵应寺,欲要描写那宽广开阔、清幽潇洒的景色。作者举目远眺,望着山上的岑峰,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这里的“更望赊”意味着作者希望能够更进一步地欣赏景色,体验其中的美妙。
整首诗词以简洁、自然的语言描绘出灵应寺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内心感受,展现了山寺幽静、宁谧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向往之情。这首诗词通过景物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种宁静、恬淡的境界,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启迪。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当初北涧别,直至此庭中。何意闻鞞耳,听君枝上风。
十日九风雨,一春三别离。予嗟吟骨瘦,子亦坐诗痴。
熙熙春景霁,草绿春光丽。的历乱相鲜,葳蕤互亏蔽。乍疑芊绵里,稍动丰茸际。影碎翻崇兰,浮香转丛蕙。含烟绚碧彩,带露如珠缀。幸因采掇日,况此临芳岁。
娲石补天玻璃声,遇坎为雨离为晴。金乌玉兔旁午出,百二十官称常明。下土臣敢再拜问,谁主风催民耕。天江津河尾北见,玉井水浆参左横。胡为汤旱龟土坼,胡为尧水鱼头生。孰令赤地星丈许,吭扼雷公仍背抚。孰令河鼓塞银潢,勺水线流不轻与。孰令卷舌自张翕,孰令天鸡自飞舞。云
国启重雍祚,天推太极尊。夏祠今化石,尧母旧题门。不待寒泉养,空流渭水恩。烝哉王者孝,别庙奉姜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