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牧念行子,又言悲解携。
初筵方落日,醉止到鸣鸡。
过客来自北,大军居在西。
丘家如讨逆,敢以庶盘溪。
储光羲,兖州人。登开元中进士第,又诏中书试文章,歷监察御史。禄山乱后,坐陷贼贬官。集七十卷,今编诗四卷。 扶风马挺,余之元伯也。舍人诸昆,知己之目,挺充郑乡之赋,予乃贻此诗。
留别安庆李太守
明牧念行子,又言悲解携。
初筵方落日,醉止到鸣鸡。
过客来自北,大军居在西。
丘家如讨逆,敢以庶盘溪。
中文译文:
留别安庆李太守
明亮的月光透过细竹射入坡塘间,我的思绪被牵引远航的儿子所占据,挥不去的离愁重重。
初次宴会,正值落日余晖,醉意止于鸡鸣。
那些过往的旅人来自北方,而大军则居住在西方。
丘家与讨逆之事相提并论,敢将此地比喻为庶盘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储光羲所作,是一首离别诗。诗人以留别安庆李太守为题材,表达了自己的离愁和忧虑之情。
诗的开头,诗人以明亮的月光透过竹林的景象来引发对儿子的思念。诗人以"明牧"来称呼儿子,明指的是明亮的月光,牧指的是计策和谋划,暗示着儿子即将展开的行程。诗的第二句"又言悲解携"表达了诗人对儿子远航的离愁和不舍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诗人在宴会上的情景。初筵方落日,醉意止于鸡鸣,描绘出宴会将近尾声,众人的饮宴已经到了晚间的时刻。
而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旅人和大军的思念。过客来自北方,而大军居住在西方,这里可能指的是儿子所在地的位置,诗人通过描述这些不同的群体来表达自己对儿子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丘家如讨逆,敢以庶盘溪"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忧虑和担心。这里的"丘家"指的是自己的家族,而"庶盘溪"则是一个比喻,将诗人所在的地方比喻为庶盘溪,暗示了动荡和危险的局势。诗人担心儿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安危,忧虑不已。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离愁为主题,通过诗人对儿子远行和身处危险环境的担忧和不舍之情表达了离别之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晦的意象,展示出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儿子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之子蕴琅玕,幽轩足考槃。茏葱烟翠湿,琐碎日光寒。似向兰亭见,全胜墨三看。是中虽信美,未可懒弹冠。
客路行多少,干人无易颜。未成终老计,难致此身闲。月兔走入海,日乌飞出山。流年留不得,半在别离间。
春来脚不踏青青,梦里还家梦又醒。一树垂杨楼外绿,莺声不似故园听。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放下著,须弥山。分明北斗面南看。没丝毫,相阻拦。休儱侗,莫颟顸。含元殿上问长安。欲归家,行路难。放下著,须弥山。百斛油麻水上摊。欲成团,真个难。除有累,去痴顽。无心犹是隔重关。到其中,方是安。
渺渺云山去几重,依依独听广陵钟。明朝借问南来客,五马双旌何处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