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留别叔通元弼坦夫》

田三昔同寮,向我每倾倒。
当年或龃龉,反覆看愈好。
寇三我部民,孝悌化邻保。
有如袁伯业,苦学到衰老。
石生吾邑子,劲立风中草。
宦游甑生尘,菽水媚翁媪。
我穷交旧绝,计拙集枯槁。
三子尤见存,往复纷纻缟。
迎我淮水北,送我睢阳道。
愿存金石契,凛凛贯华皓。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留别叔通元弼坦夫》是苏轼所作,描写了与友人叔通、元弼及坦夫的离别之情。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田三昔同寮,向我每倾倒。
当年或龃龉,反覆看愈好。
寇三我部民,孝悌化邻保。
有如袁伯业,苦学到衰老。
石生吾邑子,劲立风中草。
宦游甑生尘,菽水媚翁媪。
我穷交旧绝,计拙集枯槁。
三子尤见存,往复纷纻缟。
迎我淮水北,送我睢阳道。
愿存金石契,凛凛贯华皓。

诗意:
这首诗是苏轼离别友人的作品。他首先提到了与田三曾经共同度过的时光,田三对他非常倾慕。即便有过一些争执,回想起来反而越发感慨良多。接着,苏轼提到了寇三,他是苏轼的部属,以孝悌的美德感化了周围的人,就像袁伯业一样,一生都在苦学并直到年老。然后,苏轼描写了石生,是他的乡邑之子,坚毅地矗立在风中的草地上。接下来,苏轼谈到了自己在官场的沉浮和岁月的流逝,以及菽水的美景。他感慨自己在困境中与旧交渐行渐远,才发觉自己的计划愚笨,集聚的力量已如枯槁。然而,三位友人依然对苏轼存有深厚的情谊,在离别时给予了他衣袍和白色绫帛作为礼物。最后,苏轼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与他们保持深厚的友谊,就像金石之间的契约一样坚定,贯穿于美丽的华皓之间。

赏析:
这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展现出苏轼与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苏轼通过描述与田三、寇三和石生的交往,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和怀念之情。他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在官场和人生中的沉浮感受,以及对旧友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惜。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提到田三和苏轼的一些争执,强调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即使有所磕碰,回想起来反而觉得更加可贵。另外,描绘石生在风中坚毅地立于草地上,与苏轼在宦游中受尘土的沾染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石生的坚韧和苏轼的无奈。

整首诗词以流畅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苏轼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它不仅表达了离别之情,更深层次地探讨这首诗词《留别叔通元弼坦夫》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作品。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田三昔同寮,向我每倾倒。
当年或龃龉,反复看更好。
寇三我部民,孝悌化邻保。
有如袁伯业,苦学到衰老。
石生吾邑子,劲立风中草。
宦游甑生尘,菽水媚翁媪。
我穷交旧绝,计拙集枯槁。
三子尤见存,往复纷纻缟。
迎我淮水北,送我睢阳道。
愿存金石契,凛凛贯华皓。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与友人叔通、元弼和坦夫离别时的情感。诗中首先提到了与田三过去共同度过的时光,田三对苏轼非常倾慕。即使有过一些争执,回想起来反而更珍贵。接着,苏轼提到了寇三,他是苏轼的部下,通过孝悌之道感化了周围的人,就像袁伯业一样,苦学到年老。然后,苏轼描写了石生,他是苏轼的乡邑之子,在风中坚毅地立于草地上。接下来,苏轼谈到了自己在官场中的辛苦和岁月的流逝,以及菽水的美景。他感叹自己与旧友渐行渐远,意识到自己的计划愚笨,聚集的力量已经枯槁。然而,三位友人仍然对苏轼怀有深厚的情谊,离别时给予他衣袍和白色绫帛作为礼物。最后,苏轼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与他们保持深厚的友谊,象征着坚定如金石的契约,贯穿于美丽的华皓之间。

赏析:
这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展示了苏轼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苏轼通过描述与田三、寇三和石生的交往,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和怀念之情。他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在官场和人生中的沉浮感受,以及对旧友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惜。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提到田三和苏轼的一些争执,强调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即使有过磕碰,回想起来反而更加珍贵。另外,描绘石生在风中坚毅地立于草地上,与苏轼在宦游中受尘土的沾染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石生的坚韧和苏轼的无奈。

整首诗词以流畅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苏轼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它不仅表达了离别之情,更深层地探讨了友情的真挚和对过去时光

  • 《经故明静师支离堂》

    支公昔讲支离学,堂上无容坐客毡。往日衣冠今尚否,经春几席自萧然。谈间精义门人记,身后清风嗣子传。一纪宦游寻旧社,空将感涕洒尘编。

  • 《酬王正仲登岳麓寺阁见寄》

    闻君东南使,揽辔云松间。皇华照楚甸,吉玉投衡山。幽寻得临观,意豁穷跻攀。顾我客斗牛,三年疏往还。低心念弱志,引领望衰颜。未共尊酒乐,良嗟人事艰。叱驭犯冰雪,回镳驰九关。何足慰离思,德音锵佩环。

  • 《和程泰之阁学咏雪十二题·闻雪》

    洒窗犹作故人来,声到楼头画角猜。闻罢更须凭目力,个中时欲认真梅。

  • 《次韵胡梅泷》

    对梅花每恨匆匆,竟日望断胡梅泷。欲往从之秋水隔,参横月落梦渠侬。

  • 《送契宁上人》

    道契佛祖,身自康宁。行笃言寡,名香德馨。一尘不染,千里前程。番阳浩浩,集云青青。稳泛扁舟短櫂,西风浪平。

  • 《蝶恋花(牛楚)》

    春睡腾腾长过午。楚梦云收,雨歇香风度。起傍妆台低笑语。画檐双鹊尤偷顾。知指遥山微敛处。问我清癯,莫是因诗苦。不道别来愁几许。相逢更忍从头诉。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