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笔山前君别我,下沙桥上我思君。
黄昏更过西阳岭,满目青山与白云。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留别》是宋代诗人杨亿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梦笔山前君别我,
下沙桥上我思君。
黄昏更过西阳岭,
满目青山与白云。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离别之情。诗人杨亿在梦中和他的朋友在笔山前告别,而在现实中,他却在下沙桥上思念着这位朋友。当黄昏过去,夜幕降临时,他仍然能看到西阳岭上的青山和白云,这景色引起了他更深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离别之情,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梦笔山前君别我”,以梦境中的别离为开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离别之痛。接着,诗人通过“下沙桥上我思君”这句,将思念之情带入了现实生活中。黄昏更过西阳岭,满目青山与白云,描绘了诗人在离别后依然能够看到美丽的自然景色,但这些景色却无法消除他内心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约的表达方式,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感情的巧妙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别离的苦楚和思念之情。同时,诗人通过选择山与云的意象,将个人的离愁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境。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简练的文字,展现了杨亿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友谊的珍视之情。
仲冬景气佳,旷然思远涉。晨遵大堤去,寒日在马鬣。浮屠红尘外,楼殿焕层叠。地遐幽景闲,瑶碧秀林叶。清香时出箔,余经尚委笈。跻阁眺远陂,浮阳来晔晔。花枝亦已柔,行见春露浥。久耽田野乐,况与贤俊接。逍遥永日暇,尘事不过睫。昔人重时晷,所志树勋业。慨予胡不然,空陋
清洛含温溜,玄龟荐宝书。波开绿字出,瑞应紫宸居。物著群灵首,文成列卦初。美珍翔阁凤,庆迈跃舟鱼。俾姒惟何远,休皇复在诸。东都主人意,歌颂望乘舆。
子之於父母,毋以有其身。老子玄虚祖,谆谆此语人。
心惆怅,望龙山。云之际,鸟独还。悬崖绝壁几千丈,绿萝袅袅不可攀。龙山高,谁能践。灵原中,苍翠晚。岚烟瀑水如向人,终日迢迢空在眼。中有一人披霓裳,诵经山顶飧琼浆。空林闲坐独焚香,真官列侍俨成行。朝入青霄礼玉堂,夜扫白云眠石床。桃花洞里居人满,桂树山中住日长,
即虚明处发灵源,坐在沉沉湛湛边。勇退截流机路活,揭翻光影未生前。
投老江南黄叶村,菊花时节雨昏昏。矮窗孤梦正欹枕,拄杖一声谁打门。三字头衔康节数,一编心易华山孙。吾年渐似璜溪老,尚把灵光许独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