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水长船多上,南浦草深人未回。
昨日君家问消息,书归方索暑衣来。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留城寄旷翁》是宋代诗人艾性夫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留城寄旷翁》
东溪水长船多上,
南浦草深人未回。
昨日君家问消息,
书归方索暑衣来。
中文译文:
东溪水上有很多长船,
南浦的草丛深深,人还未归。
昨天你家里问我消息,
我回信里索取夏季的衣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离别时的思念之情。诗人描述了东溪水上行船的繁忙景象,暗示离别的场景可能发生在水边,这也增加了一种别样的忧伤氛围。南浦的草丛深深,意味着时光的流转,人们的离去,而人还未归,表明了作者正处于别离之际,心中充满了忧伤和期待。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远行中收到了主人的问候和询问,作者回信中表示自己索取了夏季的衣服。这里夏季的衣服可以理解为对主人爱意的回应,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离别中对主人的思念和牵挂。整首诗抓住了离别的情感,通过简短而凝练的语言,将诗人的思绪与读者的心灵相连,引发共鸣。
这首诗以简单的场景描写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传达了离别时的思念之情。通过对诗词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体味到了宋代文人对离别的独特体验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手种梅无恙,苍苔满树身。可怜开较早,不待远归人。
好景入新夏,幽人卧弊庐。廊腰得风远,树罅见星疏。门掩鸦栖後,钟鸣月上初。青灯尚堪近,起了读残书。
重楼燕子隔天涯,五柳阴疏未聚鸦。十日春寒淹雨雪,几番风信到梨花。横塘水长听莺处,小巷泥深卖酒家。多少朱门咽弦管,沉香火底按琵琶。
自笑荒才非世用,功名都付悠悠。断肠怕上夕阳楼。萧萧枫叶下,漠漠苇花秋。日月未知忙底事,东生又复西流。古人不见使人愁。秋兰无处采,流水满芳洲。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路入永宁方午阴,禅师聊复坐沉吟。欲将门外葫芦水,倒作田间三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