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楼残烛,镜台剩粉,醉眠曾许。
长记罗账梦回初,响几点催花雨。
别泪连丝繁主薄,剩定情诗句。
一样霜天月仍圆,只不照凌波步。
诗词:《留春令·针楼残烛》
作者:朱彝尊(清代)
针楼残烛,镜台剩粉,醉眠曾许。
长记罗账梦回初,响几点催花雨。
别泪连丝繁主薄,剩定情诗句。
一样霜天月仍圆,只不照凌波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幅残破的景象,表达了时光流转、事物易逝的主题。诗人以针楼残烛和镜台剩粉作为象征,描述了过去的时光已经消逝,只剩下残存的痕迹。诗中提到的醉眠曾许,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但现实中只能长记罗账梦回初,无法再重现。响几点催花雨则暗示了时间的不可逆转,花开花谢皆因时光流逝而不可挽回。
诗中还出现了别泪连丝繁主薄,剩定情诗句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别离中流露的深情。这里的别泪连丝繁主薄,意味着离别时的眼泪如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思念之情。而剩定情诗句,则表明诗人将情感凝结在诗句之中,留存下来。
最后两句诗以一个自然景象作为对比,一样霜天月仍圆,只不照凌波步。这里的霜天月圆象征着自然界的恒定和不变,与前文所描述的逝去的时光形成对比。月亮照不到凌波步,表示诗人已不能再回到过去,无法再重拾旧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残破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事物易逝的主题,同时抒发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悲伤之情。
元丰陈汀州,见谓黄太史。年登境无蝗,政恐不相似。
征途未尽弋阳西,且过松源九节溪。烟雨蒙蒙山色好,鹧鸪更与尽情啼。
若是道人头不白,老人当日合乌头。
好去翩然丁令威,昔人且在不应非。淮云岂与辽天阔,想复留情故一归。
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知音兼众语,整翮岂多身。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
千林共摇落,老树独蜿蜒。玉立无人处,黄昏欲雪天。临风情脉脉,倚竹静娟娟。身世寒香裹,相看意已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