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

桔柏津头访昔游,夕阳衰草几番秋。
人心谁向忙中觉,天理须从定处求。

作者介绍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桔柏津头访昔游,
夕阳衰草几番秋。
人心谁向忙中觉,
天理须从定处求。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桔柏津和夕阳下凋零的草地,表达了洪咨夔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他反思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很少能够察觉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而天理的真谛需要从内心的宁静中去追求。

赏析:
1. 韵律优美:这首诗词采用了十绝的诗体,每句四字,一共十句。整首诗词行云流水,韵律和谐,给人以流畅的感觉。

2.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提到了桔柏津和夕阳下的凋零草地,这些景物的描绘给人一种淡雅、寂寥的感觉。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岁月流转和生命消逝的主题。

3. 内心与外界的对比: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暗示了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常常忽略了内心的声音。他质问人们为什么无法在忙碌中察觉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呼吁人们应该在喧嚣中寻求内心的宁静和真理。

4. 天理与人心:诗中提到天理和人心,表达了一种思考宇宙规律和人性的关系的意味。诗人认为,要理解天理,就需要从内心的平静和定处去寻求,意味着人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清明,以认识和追求宇宙的真理。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心和天理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它呼唤人们要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从内心去寻求真理和人生的意义。

  • 《次韵黄冕仲寄题顺兴步云阁》

    故山无期大刀头,黄尘溽暑未罢休。步云之篇忽我投,便见冰玉悬清秋。顺兴山川甲闽瓯,无风万壑松飕飕。步云之人人品优,御风御寇真其俦。仙人乘槎凌斗牛,回环十见天星周。猿鹤忽惊空蕙帐,周家正要磻溪望。

  • 《缑氏韦明府厅》

    贵邑清风满,谁同上宰心。杉松出郭外,雨电下嵩阴。度雁方离垒,来僧始别岑。西池月才迥,会接一宵吟。

  • 《扶风歌》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 《江上别李秀才》

    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莫向尊前惜沈醉,与君俱是异乡人。

  • 《偈颂一百零四首》

    仙苑蟠桃不老春,三千年实荐芳新。锡开王母瑶池宴,满簇金盘寿圣人。虽云绝品,未足为珍。幸有菩提真妙果,年年同献佛生辰。

  • 《将入闽夜行之云门》

    东骛并偏门,篮舆兀睡昏。纺灯穿壁罅,吠犬闯篱根。久客悲行役,清愁怯梦魂。余生犹几出,回首付乾坤。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