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显肩双庙,屏山籙二程。
岭寒松节苦,坛暖杏花明。
君也孤傅业,天乎独短生。
子孙无一物,故纸付渠耕。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刘平甫挽诗二首》是杨万里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忠显肩双庙,
屏山籙二程。
岭寒松节苦,
坛暖杏花明。
君也孤傅业,
天乎独短生。
子孙无一物,
故纸付渠耕。
诗意:
这首诗词是杨万里为刘平甫挽诗而写的。诗中表达了对刘平甫的赞美和思念之情。刘平甫是杨万里的朋友,他在忠诚和才华方面都非常出众,被尊称为“忠显”。诗中提到了刘平甫的肩膀承担着两座庙宇的重任,这象征着他的忠诚和责任感。屏山和籙二程是指刘平甫在山中修建的庙宇,显示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的志向。
诗中还描绘了山中的景色。岭寒松节苦,表达了山中的严寒和松树的坚韧。坛暖杏花明,描绘了山中的温暖和杏花的绚丽。这些景色的描绘与刘平甫的形象相呼应,突出了他的坚韧和光明。
最后两句表达了杨万里对刘平甫的思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中提到刘平甫孤身承担重任,生命短暂而有限。子孙无一物,故纸付渠耕,意味着他没有留下任何财富和子孙后代,只能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山中的耕作。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刘平甫的形象和山中的景色,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刘平甫的忠诚和坚韧与山中的严寒和杏花的绚丽相对照,突出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崇高志向。诗词的结尾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刘平甫无私奉献的敬佩之情。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杨万里细腻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谁从毫末见参天,又到苍苍化石年。万古清风吹作籁,一条寒溜滴成穿。闲追金带徒劳恨,静格朱丝更可怜。幸与野人俱散诞,不烦良匠更雕镌。
汉帝灭金镜,灵氛黯中原。山川忽破碎,海水日飞翻。蚩尤拓大旗,时拂紫薇垣。奸雄窃神器,霸王气并吞。平台起崷崒,西北眺陵园。千载乃丘墟,秋风散鸡豚。尔来值岁暮,感此摧心魂。托宿茅屋下,偃仰徒自论。中逢豫章客,夜半延青樽。酒酣起视笑,飘然虬须掀。开口复纵横,历历
诗要渊明赋,琴须宓子鸣。幸哉吾百里,行矣见双清。民瘼需绥抚,人才待作成。猪肝非我嗜,无事累高明。
君家炊饭办蔬薇,日供畦衣三阿师。海上浮杯登岸后,云间飞锡过门时。伊蒲塞作新香气,宾度卢迎老白眉。施受等心相称可,月随流水下春池。
三千丈发从渠脱,九十日春须我游。出欲草堂三五里,囊中无得一钱留。
铁牛无角卧山坡,鞭起如飞见也么。闹市横骑人不会,抬头鹞子过新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