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六如亭》

吴儿解记真娘墓,杭俗犹存苏小坟。
谁与惠州耆旧说,可无抔土覆朝云。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六如亭》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刘克庄。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吴儿解记真娘墓,
杭俗犹存苏小坟。
谁与惠州耆旧说,
可无抔土覆朝云。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在六如亭中,吴儿(指南宋文学家和词人吴文英)解读记忆中真娘的墓,而杭俗(指杭州的风俗)仍然保留着苏小坟(指苏轼的坟墓)。诗人询问谁能与惠州的老友们分享这一情景,问是否不再有人将土覆盖在朝云(对生命的象征)之上。

赏析:
这首诗词以六如亭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深思。吴儿解记真娘墓,表明吴文英在六如亭中解读记忆中真娘的墓碑,这种对逝去的人的缅怀和追忆是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接着,诗人提到杭俗犹存苏小坟,指出杭州的风俗仍然保留着苏轼的坟墓,表达了诗人对苏轼的敬仰和对文学传统的珍视。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问谁能与惠州的老友们分享这一情景,这里的惠州可能是指诗人的家乡,表示诗人希望能够与老友们一起分享这种怀旧之情。而最后一句"可无抔土覆朝云",意味着诗人希望自己的生命不会像朝云那样短暂而轻易消失,希望有人能将土覆盖在他的身上,延续他的存在。

整首诗词以六如亭为背景,通过描绘墓碑、坟墓等象征物体,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人和过去的故事的思念和回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延续存在的渴望。这首诗词充满了离别与怀旧的情感,通过对家乡和文学传统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自我存在的深刻思索。

  • 《夏雨》

    清风起湖滨,急雨来天末。蚊蝇遽退听,松竹例苏活。奇声集空庭,爽气生细葛。素秋虽尚遥,聊喜宽肺渴。

  • 《晚晴登楼和叔存侄》

    锥刀较计我何曾,商略人生且摸棱。九万里风鹏背阔,倚栏不隔碧霄层。

  • 《水调歌头(送吕居仁召赴行在所)》

    戎虏乱中夏,星历一周天。干戈未定,悲咤河洛尚腥膻。万里两宫无路。政仰君王神武。愿数中兴年。吾道尊洙泗,何暇议伊川。吕公子,三世相,在凌烟。诗名独步,焉用儿辈更毛笺。好去承明谠论。照映金狨带稳。恩与荔枝偏。回首东山路,池阁醉双莲。

  • 《行歌四首》

    天谗天谗光照户,反舌转枝啼更怒。九霄詄荡帝座高,老我此身无告诉。舍傍种园翁作邻,一方泉兮在中庭。齐民书在泉有铭,誓将团结为林坰。

  • 《清平乐》

    东风无用。吹得愁眉重。有意迎春无意送。门外湿云如梦。韶光九十慳慳。俊游回首关山。燕子可怜人去,海棠不分春寒。

  • 《送王山人游庐山》

    千里访灵奇,山资亦相随。叶舟过鹤市,花漏宿龙池。峰顶应闲散,人间足别离。白云将世事,吾见尔心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