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青天,西来后我,先我东归。
夜月鞭筹,春风幕府,鹗荐争推。
杯行到手休辞。
道秋菊、春兰有时。
若到松江,莫惊鸥鹭,记取坡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柳梢青(丙戌送陈仁父赴班)》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柳梢青(丙戌送陈仁父赴班)
万里青天,西来后我,先我东归。
夜月鞭筹,春风幕府,鹗荐争推。
杯行到手休辞。道秋菊、春兰有时。
若到松江,莫惊鸥鹭,记取坡词。
中文译文:
漫长的青天,我在西方待了一段时间,现在比我更早回到东方。
夜晚的月光如鞭策着船只,春风吹拂着帷幕,鹗鸟争相推荐。
杯酒已经到手,不必多言辞。道上有秋菊和春兰的美景。
如果去了松江,不要惊扰鸥鹭,记住山坡上的诗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送别陈仁父赴官职的过程中的感受和景象。诗人首先表达了自己从西方归来后比陈仁父更早回到东方的情景,以此来强调自己对陈仁父的关心和送别的重要性。
在诗的第二句中,诗人运用了夜晚月光鞭策船只的意象,形容送别的时刻。这里的夜月鞭筹可以理解为月光照亮了船只的行进,同时也象征着时间的迫近和任务的紧迫。春风吹拂着帷幕,则给人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感觉。
接着,诗人提到鹗鸟争相推荐的场景。鹗鸟是高飞的鸟类,它们在空中翱翔,象征着成功和荣耀。诗人可能以鹗鸟为比喻,表达了陈仁父在官场上的才华和能力,以及被推崇和推荐的情景。
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说杯酒已经到手,不必多言辞。这句话表达了送别的情感,意味着送别已经成事实,不需要再多言辞。然后,诗人提到秋菊和春兰,它们分别象征着秋天和春天的美景,这里可以理解为美好的事物会在不同的时节出现,世事变迁,美好的事物会有时而现。
最后,诗人提到如果去了松江,不要惊扰鸥鹭,记住山坡上的诗词。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在送别后,希望陈仁父在前往松江的旅途中保持平静和专注,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所扰乱。同时,也提醒他要继续记住山坡上的诗词,保持文人的情怀和修养。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陈仁父的关心和祝福,并以自然景物和比喻手法表达了对陈仁父在官场上的期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示了送别时的情感和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和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春来节物一番新,今岁仍逢腊里春。莫讶连宵清不寐,只缘守岁守庚申。
风驾晚潮急,浪头相趁过。水归瓜步小,船下秣陵多。鸥舞不停翅,燕飞轻帖波。今来学楚客,薄暮爱渔歌。
幽人白骨观,大士甘露灭。根尘各清净,心境两奇绝。真源未纯熟,习气余陋劣。譬如已放鹰,中夜时掣绁。
步壑斗堪摘,登楼云与齐。示应随日涉,犹欠乐天题。旧览开青眼,新编写赫蹏。便须联和轴,寄我小山西。
虎目猿身形最贵,祇因攀附即升高。知君今向端溪去,助子清风泛怒涛。
星坠寝门夕,歌兴梦奠时。骑箕良弼去,罢社国人悲。富贵惊川逝,功名白日垂。只应金石刻,无愧伯喈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