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淡波平。
蓬松岸蓼,红浅红深。
满院西风,连宵良月,几处清砧。
区区宦海浮沈。
幸隐去、将酬素心。
两鬓吴霜,一屏秦梦,谁是知音。
《柳梢青(秋日感兴)》是宋代张鎡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柳梢青(秋日感兴)
烟淡波平。蓬松岸蓼,红浅红深。满院西风,连宵良月,几处清砧。区区宦海浮沈。幸隐去、将酬素心。两鬓吴霜,一屏秦梦,谁是知音。
译文:
轻烟淡淡,水波平静。沿岸的蒲草松软,花色浅红深红。院子里吹着西风,良夜月色连绵,几处传来清脆的砧声。在这俗世间,宦海上的浮沉微不足道。幸好隐居了,将以真心回报那些深知我心的人。我的两鬓已经有了吴地的霜雪,一屏幕上展现的是秦地的梦幻,究竟谁是真正的知音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和个人感慨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
首先,诗词以自然景物为基础,以“烟淡波平”形容了宁静的景象,既有烟雾的淡淡薄薄,也有水面的平静安详。接着,描绘了岸边蒲草的蓬松和红花的浅红深红,通过色彩的变化展示了秋日的美丽。
其次,诗词中出现了西风和良夜月色,连绵的良夜月色和吹拂的西风使整个院子充满了宁静和清新的氛围。夜晚的清砧声更增添了一种诗意的韵律感。
然后,诗词通过“区区宦海浮沉”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虚名权势的淡泊态度。作者幸运地能够隐居,并将真心回报那些真正了解他内心的人,以此表达了对知音的珍惜与感激。
最后,作者以自身的生活经历作为隐喻,描述了自己鬓边的吴地霜雪和屏幕上展现的秦地梦幻,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诗词以问句的形式结尾,表达了作者对真正知音的期待和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的疏离和对真情知音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生观的一种倾向,即追求自然和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水关新涨曲通沟,力疾邀人夜弄舟。暗竹背城思岭月,平畦裛露忆湖秋。行随老伴添衣出,回触歌场趁曲留。远吹更闻无奈返,微风小橹不胜愁。
愁眼看春色,城西醉梦中。柳分榆荚翠,桃上竹梢红。燕湿社翁雨,莺啼花信风。别离感贫贱,殷子正书空。
史观郎闱得谢归,桓桓筋力未全衰。园林笑傲笙歌拥,山水追寻几杖随。尺牍百封虚有意,文章十帙更传谁。余花自出藏春坞,一点青灯照繐帷。
在巷愧无颜子志,过庐难称魏公心。望尘不敢希潘岳,云满南山雪满簪。
落日溪边杖白头,破裘不补冷飕飕。戆愚酷信纸上语,老病犹先天下忧。末俗陵迟稀独立,斯文崩坏欲横流。绍兴人物嗟谁在?空记当年接俊游。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