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仗鞭春。
鹅毛飞管,斗柄回寅。
拂面东风,虽然料峭,毕竟寒轻。
戴花折柳心情。
怎挨得、元宵放灯。
不是今朝,有些残雪,先去踏青。
吴琚(约公元1189年前后在世)南宋书法家,字居父,号云壑,汴(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末前后在世。主要活动于孝宗、光宗和宁宗三朝。太宁郡王、卫王吴益之子,宋高宗吴皇后之侄。性寡嗜,日临古帖以自娱。习吏事。乾道九年(1173)以恩荫授临安通判。其后历尚书郎,镇安军节度使。复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宁宗时,知鄂州,再知庆元府。尝使金,金人重其信义。位至少师,判建康府兼保守,世称“吴七郡王”。卒,谥忠惠。
吴琚好书画工诗词,尤精翰墨,孝宗常召之论诗作字。《江宁府志》云:“琚留守建康,近城与东楼平楼下,设维摩榻,酷爱古梅,日临钟(繇)、王(羲之)帖。”擅正、行草体,大字极工。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天下第一江山”墨迹,乃为吴琚所书,今六大字额仍存,佳书为名山增辉。其书法明显特点是酷似米芾,有“米南宫外一步不窥”之说。
吴琚毕生都用力于米书,然而,米芾生性狂放怪诞,而吴琚性情较为温和。据《宋史翼》本传云:“陈傅良在太学,琚执弟子礼,惜名畏义,不此戚畹自骄。”可见他极有道德修养,所以尽管吴氏学米书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但由于他们性格上的差异,运笔结体,吴书更为俊逸俏丽。董其昌评吴琚云:“书似米元章,而俊俏过之。”吴琚的运笔较米书内敛,落笔沉雄,稍运即止,结体八面呼应,看上去十分舒服,即所谓“俊俏”之意。
柳梢青(元月立春)
彩仗鞭春。鹅毛飞管,斗柄回寅。
拂面东风,虽然料峭,毕竟寒轻。
戴花折柳心情。怎挨得、元宵放灯。
不是今朝,有些残雪,先去踏青。
中文译文:
彩旗高扬迎春到。鹅毛飞舞,钟柄指向寅时。
迎面吹来的东风,虽然凛冽,但寒意逐渐减轻。
佩戴鲜花,摘下柳枝,心情愉悦。如何抵挡,元宵节放的灯火。
想起那不是今天,还残留些许雪,先去踏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人吴琚的作品,以娓娓动人的笔触描绘了立春时的场景及人们的情绪。
诗人以彩旗高悬和打鼓迎春的场景开篇,表达了辞旧迎新的喜庆氛围。接着,诗人细致地描写了柳树新芽的清新,东风的轻拂,以及寒意逐渐消散的情景,暗示着春天即将到来,寒冬渐渐过去。
诗中提到的佩戴鲜花和摘下柳枝的心情,表达了人们对开春的期盼和喜悦之情。虽然寒冷的气候仍然存在,但人们已经开始准备庆祝元宵节,准备点亮灯火,庆祝春天的到来。
最后两句“不是今朝,有些残雪,先去踏青。”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希望早日告别寒冬,踏上春天的征程。柳梢青也成为了早春时节的象征。
整首诗以色彩鲜明的描写、明快的节奏和质朴的情感表达,生动地描绘了立春时的景象和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展现了浓厚的春意,赋予了读者一种活泼而欢愉的感触。
轻邮千里给台符,晓月征骖上道初。自比汉儒恩太渥,一生龚胜恨私车。
白云捧拥到危巅,杰阁翚飞倚半天。谷响颇疑吟木客,潮囘坐见变桑田。几重山隔几重海,一日身闲一日仟。真乐无如会心处,林花野鸟亦欣然。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如食宜饇,如酌孔取。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雨雪瀌瀌
久历家庭役,今欣羽翼成。此行为别驾,平步可颛城。常整韦弦佩,要持冰檗声。山林佚吾老,有子足光荣。
我游保国三十年,昔者童稚今华颠。僧非昔人屋亦改,仰视乔木皆参天。惟余画壁屹相同,尘封蛛网犹依然。空王龙钟曳杖立,弥勒游戏挑囊眠。不知寺已几兴废,独此经久无变迁。我来摩挲三太息,欲去不忍空留连。丁宁老僧为守护,慎勿破壁随云烟。作诗仍以示来者,此诗此画当俱传。
严光隐富春,山色谿又碧。所钓不在鱼,挥纶以自适。余怀慕君子,且欲坐潭石。持此返伊川,悠然慰衰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