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刘氏郊坛》

一德由来可享天,东邻扣祭亦徒然。
荒凉到处游麋鹿,谁识郊坛八面圆。

作者介绍

方信孺[公元1177年至1222年]字孚若,兴化军(四库总目作,莆田霞皋)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宁宗嘉定十五年,年四十六岁。有隽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颇赞善之。以荫补番禺尉,治盗有异绩。开禧三年,(公元一二零七年)假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历淮东转运判官,知真州。后奉祠归,屏居岩穴,放浪诗酒以终。其父为叶颙宰相的女婿,其为叶颙宰相的孙女婿。

作品评述

《刘氏郊坛》是宋代诗人方信孺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德由来可享天,
东邻扣祭亦徒然。
荒凉到处游麋鹿,
谁识郊坛八面圆。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刘氏家族在乡村建立的祭坛,表达了对家族的传统和家族价值观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祭坛的荒凉景象和邻居们对祭坛的漠视,暗示了传统价值的衰落和被遗忘。然而,诗人认为即使祭坛被人遗忘,它仍然是圆满完整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祭坛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思考和对社会变迁的感慨。首两句"一德由来可享天,东邻扣祭亦徒然"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美德的赞颂和对邻居们不重视祭坛的失望。诗中的"荒凉到处游麋鹿"描绘了祭坛周围的荒芜景象,暗示了传统价值的荒废。最后一句"谁识郊坛八面圆"表达了作者对祭坛的坚信,即使被人遗忘,它仍然具有完整的价值。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传统价值的思考和对社会变迁的担忧。通过描绘祭坛的荒凉景象和邻居的漠视,诗人表达了对于传统价值的忧虑和对传统美德的坚守。整首诗意味深长,通过对家族祭坛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变革和传统价值的思考,呼唤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珍惜。

  • 《幽居述事》

    舴艋东归喜遂初,频拈枯笔赋幽居。细烧柏子供清坐,明点松肪读道书。苍爪嫩芽开露茗,红根小把瀹烟蔬。年来自许机心尽,颇怪飞鸥自作疏。

  • 《虎丘寺见元相公二年前题名怆然有咏》

    浐水送君君不还,见君题字虎丘山。因知早贵兼才子,不得多时在世间。

  • 《芭蕉花》

    绿蜡一株才吐焰,红绡半卷渐抽花。窗前映月人无寐,疑是银灯透碧纱。

  •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四首》

    吾友张文潜,君行乃其里。当年钓游处,壮者或可指。闻风起遐想,意作千古士。不知尘土中,奴椎婢不齿。胸中无一尘,笔下有百纸。勿问见自知,未语君已憙。与游今已後,行矣勿停轨。

  • 《赠相士王秀溪》

    不惜佳人国为倾,髑髅头盖野狐精。丈夫更有何郎粉,老眼须君业镜明。

  •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

    客行犯萧条,物态如寒冰。借问松窗人,久客将何营。答言慕幽禅,怀抱彻欲清。当年困流俗,鑽纸如痴蝇。一朝脱尘纲,决若飞鸟惊。斋盂趁后辈,卧氎陪老生。从兹辈行间,往往推先鸣。此道本无学,精粗不可评。忽然辨疆哉,独得分专城。物外怀抱好,醒来毛发轻。馀事不着意,自然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