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早沂风暖,芹生泮水深。
前旌拂讲树,垂佩耀童衿。
郁郁弥文化,循循善诱心。
恭王不坏宅,金石有遗音。
石介(一○○五~一○四五),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东南)人。尝讲学徂徕山下,学者称徂徕先生。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释褐郓州观察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调南京留守推官,三年代父远官嘉州军事判官,旋以母丧归泰山。庆历二年(一○四二)召爲国子监直讲。四年,擢直集贤院,不久通判濮州,未赴。五年卒,年四十一。有《徂徕石先生文集》二十卷,其中卷一至卷四爲诗。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四《徂徕先生墓志铭》,《宋史》卷四三二有传。 石介诗四卷,以清光绪十年刊潍县张次陶藏影宋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五十五年燕山石氏刻本(简称石本),康熙四十九年徐肇显刻本(简称徐本),清干隆五十七年剑舟居士钞校本(浙江图书馆藏,简称剑本)等。
《留守待制视学》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石介(shí jiè)。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春早沂风暖,
芹生泮水深。
前旌拂讲树,
垂佩耀童衿。
郁郁弥文化,
循循善诱心。
恭王不坏宅,
金石有遗音。
诗词的意境描述了一个留守待制视学的场景。以下是对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春天的清早为背景,沂风温暖,芹草生长在深邃的泮水中。诗人描绘了宁静祥和的氛围,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转向人文之美。他描述了前旌(前殿)拂过讲树(古代供奉神明的树),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耀童衿(童子佩戴的衣饰)垂下,闪耀光芒。这些细节描绘了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光彩。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文化的力量。郁郁弥文化,循循善诱心。这句话意味着文化的荣耀和魅力可以渗透人心,引导人们追求善良和美好。
最后两句诗提到了恭王宅邸和金石的遗音。恭王是宋代官员的尊称,他的宅邸被描述为坚固耐久,没有破损。金石指代古代的铭文和碑文,它们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记忆。这里提到的遗音指的是留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迹,它们在宅邸中回响。这句诗意味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价值。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春景和文化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自然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的赞美。它展示了作者对留守待制视学的情感和对传统价值的尊重。
癃疲安问起沉痾,天柱摧倾唤奈何。远去曾逢龙种泣,德衰犹接凤兮歌。典坟堆案元精合,海水添潮老泪多。稍欲从公恭睡味,一毡番市恋盘阿。
不忍骤开还骤落,殷勤含蕊待君来。
莺老花残,春事已过。明眼衲僧,多是蹉过。楝花信风,不肯放过。万户千门,一时俱过。筑著磕著,是谁之过。转换不得,也要验过。
别袂无多日,愁肠已屡回。未便新舍稳,先喜故人来。忧国空千虑,忘怀但一杯。相看情意好,归辔不须催。
妙手何人为写真。只难传处是精神。一枝占断洛城春。暮雨不堪巫峡梦,西风莫障瘐公尘。扁舟湖海要诗人。
一身兼抱百忧虞,忽忽如狂久废书。畴昔心期俱丧勇,此来腰疾更悉虚。久闻阳羡安家好,自度渊明与世疏。亦有未归沟壑日,会应相近置田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