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留守相公移镇汉东》

周郊彻楚垧,旧相拥新旌。
路识青山在,人今白首行。
问农穿稻野,候节见梅英。
腰组人稀识,偏应邸吏惊。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留守相公移镇汉东》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周围的郊野通向楚垧,
旧时的相公拥有新的旌旗。
路上我认识青山的位置,
如今人们已经白发苍苍地行走。
我问农夫在稻田里穿行,
等待着节令来见到梅花的英姿。
腰间的佩带让人们稀少地认识我,
尤其是邸吏们见到时会惊讶不已。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留守在汉东的相公的情景。相公从原来的地方移居到了汉东,他的旧职位已经被新的人取代。诗人通过描述相公的行走和与农夫的对话,展现了相公在新地方的生活状态。相公已经年老,白发苍苍,但他仍然保持着对自然和季节的敏感,期待着春天的到来,观赏梅花的美丽。然而,相公的身份已经不再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有少数人能够认出他的身份,尤其是邸吏们会感到惊讶。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一个留守相公的孤寂和无奈。诗人通过描写相公的行走和与农夫的对话,表达了相公对自然和季节的关注,以及对过去权势的怀念。诗中的青山、稻田和梅花等意象,增添了自然的美感和诗意的深度。同时,诗人通过描述相公的身份被遗忘和人们的冷漠,反映了社会变迁对个人的影响,以及权力的转移对个人身份的冲击。整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展现了欧阳修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力。

  • 《崔氏东山草堂》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 《为客吟》

    忽忆东朐为客日,壮心初见水云乡。岛夷居处邻荒服,潮水来时杂海商。卧看苍溟围大块,坐观红日出扶桑。虚生虚死人何限,男子之称不易当。

  • 《与文源朱二过溧阳道上二首》

    侵星发徂辆,悠悠即长路。家人前致词,问我将焉赴。躬耕苦旱干,何以资朝暮。衣食事奔走,晨寒犯霜露。枫林号夜乌,宿草栖寒兔。轻烟动虚里,崩沙依浅渡。凄凄浮客心,黯黯长天雾。逍遥思孔桴,濩落嗟庄瓠。去去返蓬蒿,脱粟安所素。

  • 《新脱船场提调之役柳堤閒步》

    两两三三溪上童,口吹麦叶送迎翁。花间缓步阴阴日,柳畔閒行款款风。山鸟何愁头也白,野棠无愧面能红。太平五十年前过,烦恼今知万境空。

  • 《日者》

    十指中央了五行,说人休咎见前生。我来本乞真消息,却怕呵钱卦欲成。

  • 《离席》

    出宿金尊掩,从公玉帐新。依依向馀照,远远隔芳尘。细草翻惊雁,残花伴醉人。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