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留题越州石氏山斋》

书仙十阁壮儒宫,灵越山川实抛雄。
岫柏亚香侵几席,岩花回影入帘栊。
千秋碧锁东南竹,一水清含旦暮风。
文酒雅宜频讌集,谢家兰玉有新丛。

作者介绍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幼以神童着称,真宗景德二年(一○○五)十五岁时即赐同进士出身,初授秘书省正字,久之,擢翰林学士。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迁枢密副使,明道元年(一○三二)除参知政事,康定元年(一○四○)进枢密使,庆历二年(一○四二)加同平章事。先后出知应天、江宁、河南府,以及亳、陈、颍、许、永兴等州军。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疾归东京。二年卒,年六十五。謚元献。晏殊原有集,久佚。清胡亦堂辑《元献遗文》一卷,仅存诗六首。劳格辑《元献遗补编》(简称补编)三卷,其中诗两卷。一九一七年南城李之鼎将两书校订,勒爲一编,后附《元献遗文增辑》一卷,收入宜秋馆刊本《宋人集乙编》中。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晏殊诗李氏刊本虽收辑最多,但凌乱丛杂。这次整理,在前人成果基础上重新补辑、编次,定爲三卷。其得之于《会稽掇英总集》等宋人着作者,爲第一卷;得之于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者,(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叶志诜抄本爲底本)爲第二卷;得之于元、明、清诸人着作者凡十八首,与辑出零句,合爲第三卷。

作品评述

《留题越州石氏山斋》是晏殊所写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书仙十阁壮儒宫,
灵越山川实抛雄。
岫柏亚香侵几席,
岩花回影入帘栊。
千秋碧锁东南竹,
一水清含旦暮风。
文酒雅宜频讌集,
谢家兰玉有新丛。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越州石氏山斋的景色和氛围。石氏山斋是一座有着十座阁楼的壮丽宫殿,被认为是书仙(指有才学的人)的聚集地。山斋座落于灵越山川之间,展现出山水之间的雄奇壮丽。岫柏的清香弥漫在几席之间,岩花的影子穿过帘栊映入斋堂。千秋岁月中,东南的竹林像绿色的锁链一样延绵不绝,一条水清澈透明,吹拂着朝霞和夕阳的微风。这里文人雅士聚会,共同欢聚,谢家的兰花和玉兰树也有了新的成长。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的手法展现了越州石氏山斋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山斋的建筑和周围的自然景观,利用儿童的视角表达了对山斋的赞美之情。描写岫柏的亚香、岩花的回影以及碧锁东南竹和清澈的水流,都展示了山斋的独特之美。最后两句表达了山斋是文人雅士交流与聚会的场所,以及谢家的兰花和玉兰树的新成长,进一步凸显了山斋的文化氛围和繁荣景象。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描写细腻的景物和自然元素,展现了山斋的壮丽和文化氛围。它以儿童的视角和直观的描写方式,让读者感受到山斋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同时,诗中的山水元素也象征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底蕴的结合,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和追求精神境界的情感。整体上,《留题越州石氏山斋》展示了晏殊对越州山斋的喜爱和对文化繁荣的向往。

  • 《秋夕》

    承学虽云浅,初心敢自轻。飘零为禄仕,蹭蹬得诗名。抚事悲长剑,怀人感短檠。不堪秋雨夕,鼓角下高城。

  • 《鹧鸪天》

    发底青青无限春。落红飞雪谩纷纷。黄花也伴秋光老,何事尊前见在身。书万卷,笔如神。眼看同辈上青云。个中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

  • 《江柳》

    条绿似垂缨,离筵日照轻。向人虽有态,伤我为无情。桥远孤临水,墙低半出营。天津曾此见,亦是怆行行。

  • 《南乡子 送人北行入燕作 永乐大典卷八千六百》

    匹马赴严宸。将谓青云上致身。不是男儿容易事,风尘。水远山长愁杀人。离别若为情。雪暗西山泪满巾。还忆夜来分手处,天津。桃李无言

  • 《古梅》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 《落花》

    早破春相赚,飘零不自知。未完九十日,消尽万千枝。点水嫌萍扫,粘苔怕月移。莫谙化工意,荣悴孰为司?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