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红缬眼柳花飞,烟抹霅溪秀一围。
北背美人占梦去,夕阳行客舞雩归。
三吴父老传冰节,两蜀江山识绣衣。
预草封章千百纸,此身明日接天威。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刘小漕》是宋代诗人李新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交织,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感悟和思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隐喻,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和命运的感慨。诗中的"乱红缬眼柳花飞","烟抹霅溪秀一围"等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生机勃勃的气息。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丝忧伤和无奈,如"北背美人占梦去","夕阳行客舞雩归"。这些描写既展示了丰富的自然景色,又凸显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和离别之情。
诗中还融入了一些地域文化和社会风貌的元素,如"三吴父老传冰节","两蜀江山识绣衣"。这些地名和文化符号为诗词增添了一层特殊的意义,使整首诗更具深度和厚重感。
在整体赏析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把握。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和情感交融,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恢弘,又反映了人生的起伏和无常。通过这种巧妙的表达手法,诗人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中文译文:
乱红缬眼柳花飞,
烟抹霅溪秀一围。
北背美人占梦去,
夕阳行客舞雩归。
三吴父老传冰节,
两蜀江山识绣衣。
预草封章千百纸,
此身明日接天威。
之子蕴琅玕,幽轩足考槃。茏葱烟翠湿,琐碎日光寒。似向兰亭见,全胜墨三看。是中虽信美,未可懒弹冠。
客路行多少,干人无易颜。未成终老计,难致此身闲。月兔走入海,日乌飞出山。流年留不得,半在别离间。
春来脚不踏青青,梦里还家梦又醒。一树垂杨楼外绿,莺声不似故园听。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放下著,须弥山。分明北斗面南看。没丝毫,相阻拦。休儱侗,莫颟顸。含元殿上问长安。欲归家,行路难。放下著,须弥山。百斛油麻水上摊。欲成团,真个难。除有累,去痴顽。无心犹是隔重关。到其中,方是安。
渺渺云山去几重,依依独听广陵钟。明朝借问南来客,五马双旌何处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