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柳絮》

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
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作品评述

《柳絮》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月尽是头白日,
与春老别更依依。
凭莺为向杨花道,
绊惹春风莫放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三月的景象,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与春天告别的情感。诗中出现了柳絮、春老、杨花和春风等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传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眷恋之情。

赏析:
首句"三月尽是头白日"描绘了三月的天空明亮晴朗,没有一丝云彩,阳光洒在大地上。这句话通过"头白日"的形象描绘,使人感受到了早春时分的明媚和清新。

第二句"与春老别更依依"表达了作者与春天分别的情感。"春老"指的是春天的化身,意味着春天即将过去,人们要与春天告别。"依依"表示离别时的不舍与留恋之情,使整个诗篇增添了一丝忧伤和温情。

接下来的两句"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是本诗的精华所在。"凭莺为向杨花道"意味着作者借助鸟儿的声音,向杨花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绊惹春风莫放归"形象地描绘了春风轻柔的力量,它吹拂着柳絮,使其纷纷飞舞,仿佛是在挽留春天的离去。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眷恋和不舍之情。在描写春天的同时,也抒发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之情。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情感,展示了白居易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 《从军行》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一作应)马嘶乱。争渡金(一作黄)河水。日暮沙漠陲。战声(一作力战)烟尘里。尽系名王颈。归来献(一作报)天子。

  •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四鎛问耒》

    天下方漫芜,顾我适有庸。使其已除涤,我将何以功。我岂大无效,自是用我慵。

  • 《次韵答荆门张都官维见和惠泉诗》

    楚人少井饮,地气常不泄。蓄之为惠泉,坌若有所折。泉源本无情,岂问浊与澈。贪愚彼二水,终古耻莫雪。只应所处然,遂使语异别。泉傍地平衍,泉上山嵽嵲。君子慎所居,此义安可缺。古人贵言赠,敢用况高节。不为冬霜干,肯畏夏日裂。泠泠但不已,海远要当彻。

  • 《胡无人》

    霍嫖姚,赵充国,天子将之平朔漠。肉胡之肉,烬胡帐幄。千里万里,唯留胡之空壳。边风萧萧,榆叶初落。杀气昼赤,枯骨夜哭。将军既立殊勋,遂有胡无人曲。我闻之,天子富有四海,德被无垠。但令一物得所,八表来宾,亦何必令彼胡无人。

  • 《临江仙(合江放舟)》

    送我南来舟一叶,谁教催动鸣榔。高城不见水茫茫。云湾才几曲,折尽九回肠。买酒浇愁愁不尽,江烟也共凄凉。和天瘦了也何妨。只愁今夜雨,更做泪千行。

  • 《蚕市》

    成都美女白如霜,结伴攜筐去采桑。一岁蚕苗凡七出,寸丝那得做衣裳。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