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条初弄绿,已觉春风驻。
而今二月尾,满路团飞絮。
人生安足恃,忽忽朱颜去。
飘零未肯休,萍泛知何处。
见之动中怀,欲写无佳句。
归来宴坐馀,悠然得深趣。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柳絮》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柳絮为主题,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生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
柳条初弄绿,已觉春风驻。
而今二月尾,满路团飞絮。
人生安足恃,忽忽朱颜去。
飘零未肯休,萍泛知何处。
见之动中怀,欲写无佳句。
归来宴坐馀,悠然得深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柳絮飞舞的画面。诗人观察到柳树嫩绿的枝条开始吐露,春风停留在其中,给人一种温暖和活力的感觉。诗人将时间定格在二月底,满街都是飞舞的柳絮,形成了一片柳絮漫天的景象。
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对人生变迁的思考。他感慨人生的寄托并不可靠,突然间朱颜褪去,年华老去。柳絮虽然飘零,但却不肯停歇,像漂浮的浮萍一样,迷失了方向。诗人看到这一幕,内心也产生了波澜,想要抒发心中的感受,却无法找到恰当的词句,感慨自己的文采不佳。
最后,诗人归来后坐下来宴饮,心情悠然,从中体味到深深的乐趣。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写诗来宣泄情感,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整首诗以柳絮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发了对生命短暂和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的内心波动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也贯穿其中。这首诗在表达感慨的同时,也传递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敏锐感知。
露井桃花发,双双燕并飞。美人姿态里,春色上罗衣。自爱频开镜,时羞欲掩扉。不知行路客,遥惹五香归。
平世功名不可期,羝羊自恨触藩篱。劳生漫弭众人谤,虽死肯辜天下知。劝进偶能回漠北,输忠犹忆佐边陲。秋风一夜翻庭绿,晓看髭髯半作丝。
缺月古城东,相送出兰渚。游鱼时避去,宿鸟忽空举。顿忘离别情,孤舟同笑语。今日掌中杯,明朝蓬上雨。
皇天于春自着意,安排未遣东皇家。朝雨已教润压土,晓风更将寒约花。诗篇驱使到老得,酒船拍浮即生涯。四年逢春今日好,可是芳物年年加。
城上危楼高缥缈,城下澄江复相绕。有时漾影入中流,俯看鱼游仰飞鸟。近楼多少未行舟,满江落花洒汀洲。人同江狎不怕浪,登楼对酒弹箜篌。大别山头白云起,金口渡边雨如洗。半钩新月上孤城,还照高楼与江水。晴江依旧泻浔阳,横鹤无由归故乡。一声玉笛起何处,燕扑阑干花影长。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