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向何落,众蝉空此鸣。
乍欣凉吹入,已复断霞横。
尚拟通宵听,何妨碍月明。
丰凶终有数,忧苦自相并。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六月十五日时闵雨甚矣三乎》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六月十五日的时候,雨下得很大啊。
雨滴落在哪里呢?众多的蝉只是空空地鸣叫。
初时感到凉风吹入,但已经有彩霞横亘天际。
本想通宵聆听雨声,又有何妨碍明亮的月光呢?
丰收和荒凉终究是有规律的,忧愁和痛苦也相互交织。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夜的景象,以雨和蝉的声音为主要元素,表达了作者对世间事物的思考和感悟。诗中的雨代表变幻无常的人生,蝉的鸣叫则象征着虚无和空虚。诗人感叹雨落在何处,蝉鸣却无所指,暗示人生的迷茫和无常。初时的凉风和美丽的彩霞展示了瞬息即逝的美好瞬间,但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尽管诗人想要聆听雨声整夜,但他意识到那并不会妨碍明亮的月光,暗示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保持乐观和坚强。诗的最后,作者提到了丰收和荒凉、忧愁和痛苦,表达了人生中的起伏和不确定性,同时也传递了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思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颇具哲理的触动。通过描述雨、蝉和自然景象,诗人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瞬息即逝的美好瞬间。诗中的对比和意象的运用使得诗词更具深度和感染力。作者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人生的起伏和不确定性,同时呼唤人们对命运的思考和对当下的珍惜。这首诗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展示了宋代文人对生命和世界的独特感悟和洞察力。
背人远住奚师坞,何意追寻特特来。更要明年此时节,溪翁相唤不相猜。
万里桑乾傍,茫茫古蕃壤。将军貌憔悴,抚剑悲年长。胡兵尚陵逼,久住亦非强。邯郸少年辈,个个有伎俩。拖枪半夜去,雪片大如掌。碛中有阴兵,战马时惊蹶。轻猛李陵心,摧残苏武节。黄金锁子甲,风吹色如铁。十载不封侯,茫茫向谁说。
传翁遗墨剩咨嗟,四海当年尚一家。大老不为今日用,小诗徒遣后人夸。兴来思跨巴滇马,归去方乘下泽车。燕麦兔葵僧舍里,何如梦得访桃花。
江发岷山阳,河出昆仑趾。渊源既洪深,浩浩并众水。东流至渤澥,曲折万余里。经山无重数,过郡不知几。海边有小溪,近出海山裹。未能数里间,已接潮波起。到海虽则同,难与江河比。
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
十日花时九雨风,年年百五病愁中。春寒不禁香箦火,红归青烟忆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