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柔多称地多宜,才种纤桃又引枝。
不及垂阴向黎庶,春风一路送亡隋。
《柳枝词七首》是宋代诗人张咏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柳树的柔美与生命力,以及春风送别的情景。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柳枝词七首
轻柔多称地多宜,
才种纤桃又引枝。
不及垂阴向黎庶,
春风一路送亡隋。
中文译文:
柔美多称道,适宜多所生长,
纤弱的柳桃树又发出新的枝条。
无法与垂阴的大树相比,面向黎民,
春风一路送行,送别亡隋。
诗意和赏析:
《柳枝词七首》描绘了柳树的特点和春风送别的场景,通过对柳枝的描写,表达了柳树的柔美、生命力和适应性。首句"轻柔多称地多宜",表明柳树柔美的特质备受称赞,并能在各种地方茁壮成长。"才种纤桃又引枝"一句描述柳桃树的种子才华横溢,引发了新的枝条生长,显示了柳树的生命力和繁衍能力。
然而,诗中提到柳树与垂阴的大树相比,不及垂阴之树所能为人们提供的阴凉和庇护。"不及垂阴向黎庶"这句表达了柳树在功能上的局限性,暗示了柳树对于人们的作用相对较小。
最后两句"春风一路送亡隋"则描绘了春风送别的情景。春风代表着新的希望和离别的气息,它轻轻吹送着亡隋者,象征着人们离开、告别的旅程。这里的亡隋可能指的是隋朝末年的动荡和灭亡,诗人通过春风送别的场景,抒发了对历史变迁和离散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柳树柔美的描绘和春风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生命力和适应力的赞美,以及对历史变迁和离散命运的反思。诗中运用了细腻的意象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给人一种柔美而深邃的感觉,展示了宋代诗人张咏的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
秦王登碣石,周后袭昆仑。何必在遐远,方称万宇尊。我皇顺时豫,星驾动轩辕。雄戟交驰道,清笳度国门。回舆长乐观,校猎上林园。行漏移三象,连营总八屯。旌摇鹦鹉谷,骑转凤凰原。绝壁苍苔古,灵泉碧溜温。参差开水殿,窈窕敞岩轩。丰邑模犹在,骊宫迹尚存。烟松衔翠幄,雪径
松柏渐成趣,红紫勿齐开。花神靳惜芳事,日日待公来。遥想金葵侧处,素月华灯相照,妆影满歌台。余韵写宫徵,飞落远山隈。逃禅客,尊中尽,厌长斋。且愁风絮,断送春色揽离怀。命驾何妨千里,只恐行云碍辙,直磴插崔嵬。手拍阳春唱,隔岸借残杯。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
入林欣把臂,萧散欲飞翻。酒亦将军令,花仍处士村。清香浮画戟,残月上营门。无敌夸诗思,长城在五言。
不见陵阳喻化成,令人西望愈伤神。近闻养素多栽药,耕破青山十里春。
名山狎招隐,俗外远相求。还如倒景望,忽似阆风游。临崖俯大壑,披雾仰飞流。岁积松方偃,年深椿欲秋。野花开石镜,云叶掩山楼。何须问方士,此处即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