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低昂不自持,河桥风雨弄春丝。
残黄浅约眉双歛,欲舞先夸手小垂。
快马折鞭催远道,落梅横笛共余悲。
长亭送客兼迎雨,费尽春条赠别离。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柳》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绿树低昂不自持,
河桥风雨弄春丝。
残黄浅约眉双歛,
欲舞先夸手小垂。
快马折鞭催远道,
落梅横笛共余悲。
长亭送客兼迎雨,
费尽春条赠别离。
中文译文:
垂下的绿柳不自持,
河桥上的风雨摇动着春丝。
眉毛微微皱起,颜色浅黄,
想要起舞,先夸耀着小巧的手垂下。
快马奔驰,鞭子不停地抽打,
催促着远方的旅途。
落梅花飘零,横笛声中共同感受悲伤。
长亭送客,同时迎接着雨水,
花费了许多春天的枝条,送别离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春天的景象为主题,通过描写柳树、河桥、风雨、眉毛、舞蹈、快马、梅花、笛子、长亭和春条等元素,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和情感。
诗中的绿柳低垂,不自持,表达了春天万物生长的姿态,也暗示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河桥上的风雨弄春丝,形容了春天的变幻多姿,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诗中的残黄浅约眉双歛,描绘了春天初现的景象,给人以温柔、娇媚的感觉。欲舞先夸手小垂,表达了作者对春天舞蹈的向往和渴望。
快马折鞭催远道,落梅横笛共余悲,通过描写快马奔驰和落梅花飘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悲伤的思考和感受。
长亭送客兼迎雨,费尽春条赠别离,描绘了长亭送别的情景,同时迎接着雨水,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相聚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情世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离别和相聚的思考和感悟,展示了欧阳修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晚秋天。过暮雨,云容敛,月澄鲜。正风露凄清处,砌蛩喧。更黄蝶,舞翩翩。念故里、千山云水隔,被名缰利锁萦牵。莫作悲秋意,对尊前。且同乐。太平年。
借问多寿翁,何方自修育。惟云顺所然,忘情学草木。始知世上术,劳苦化金玉。不见充所求,空闻肆耽欲。清和存王母,潜濩无乱黩。谁正好长生,此言堪佩服。
鲛绡巧织在深泉,不与人间机杼联。要知妙在笔墨外,第一莫为醒者传。
风云蛇阵将,山水鹿门居。报国曾留剑,归田始读书。雁秋湖水落,蝉露柳条疏。别梦关山远,松窗夜月虚。
仁道成已极,体元乾长人。独休不远复,当且学回仁。
正法眼藏当时灭却,那得许多落落索索。问著则差,答著则错。喝也喝不住,棒也打不著。妙喜更得工夫,时与下个注脚。休休休,莫莫莫。若要拈花微笑底事,不二法门也低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