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路向精舍,花龛归老僧。
闲云随锡杖,落日低金绳。
入夜翠微里,千峰明一灯。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龙门八咏·远公龛》是唐代刘长卿的作品。这首诗以秀美的山水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位遥远的高僧的道观。
松路向精舍,
花龛归老僧。
闲云随锡杖,
落日低金绳。
入夜翠微里,
千峰明一灯。
译文:
绿松石路通向深山的精舍,
花托盛放处归于老僧。
闲云随着手持锡杖的僧人行走,
夕阳低垂,映在金灯的绳索上。
入夜之后,暗绿的山谷中,
千峰之间只有一个明亮的灯火。
诗意和赏析:
《龙门八咏·远公龛》以清新的山水意境以及禅宗意蕴为特色。诗人通过描写山谷中的精舍,表达了对高僧的景仰和仰慕之情。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山水禅境的美好景色,并通过暗喻的手法传达了对高尚境界的渴望。
首两句中的“松路向精舍,花龛归老僧”表达了诗人朝拜高僧的虔诚之心,同时也展示了山谷中的宁静和美丽。接下来的两句“闲云随锡杖,落日低金绳”写出了一位行走于山间的僧人,手持着象征着禅宗精神的锡杖,与自然景色和谐共处。最后两句“入夜翠微里,千峰明一灯”描绘了一个深夜的山谷,仅有一盏明亮的灯火在千峰之间闪耀,显得格外宁静祥和。
通过这首诗,刘长卿以简洁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禅宗境界的理想化形象。作品中所表达的静谧和美丽的自然景色,与禅宗精神相互映衬,给人一种超脱纷杂烦忧、追求内心宁静的感受。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对高尚精神和境界的追求,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禅宗思想的倾慕和推崇。
派里人人有集开,竞师山谷友诚斋。只饶白下骑驴叟,不敢勾牵入社来。
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百华开烂漫,觑见没可睹。
长松荫高原,虚亭写清泚。重重夕阳山,忽堕清谈里。吾生溪壑心,苦受尘氛累。昔从笔墨间,涂抹聊尔耳。亦知不疗饥,性僻殊事此。有如鱼吹沫,不自知所以。世人不相谅,调笑呼画史。纷然各有须,缣素盈案几。袜材真足厌,研吮良自耻。经旬一执笔,累岁不盈纸。交游怪逋慢,往往
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罗带轻分。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更没心情共酒尊。春衫香满,空有啼痕。一般离思两销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
谷水由来出小湖,渚城辟塞总春芜。战场吴楚看犹在,折戟沙中定有无。
金丸未熟樱桃过,锦幄俱空芍药来。共坐晚凉观物化,床头有酒为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