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首多逢采桑女,荆钗蓬鬓短青裙。
斋钟断寺鸡鸣午,吟杖穿山犬吠云。
避石牛从斜路转,作陂水自半溪分。
农家说县催科急,留我茅檐看引文。
赵汝鐩(一一七二~一二四六),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歷东阳主簿,崇陵桥道顿递官,诸暨主簿,荆湖南路刑狱司属官,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临安通判,诸军审计司军器监主簿,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知郴州,四年,爲荆湖南路提点刑狱(明万歷《郴州志》卷二),改转运使。移广南东路转运使。后以刑部郎中召,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温州(明弘治《温州府志》卷八)。六年卒,年七十五。有《野谷集》。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二《刑部赵郎中墓志铭》。 赵汝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群贤六十家集·野谷诗藁》六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嘉庆三年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陇首》是宋代赵汝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陇山之巅常能遇到采摘桑叶的女子,她们戴着荆棘编成的发饰,头发散乱,身穿短青裙。在斋堂的钟声中,寺庙的鸡鸣告知午时。我手持吟诗的拐杖穿过山间,听到犬吠声回荡在云中。我避开石头,沿着弯曲的小路前行,看着水从半溪中分流,形成一片水田。农家人告诉我县中催交赋税非常紧急,但我仍留在茅屋下,静静地引诗文。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宋代时期一个寂静而美丽的山间景象。作者在山巅上遇到了采摘桑叶的女子,她们朴素而勤劳,身着青裙,头戴荆棘编成的发饰。诗中穿插了斋堂钟声、寺庙鸡鸣的场景,表现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声音。作者用吟杖穿山和犬吠云的形象描绘了自己在山间行走时的孤独和宁静感。最后,作者听到农家人提醒他交纳赋税的急迫性,但他选择留在茅屋下,静静地沉浸在诗词创作中。
赏析:
《陇首》通过对山间景物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宋代山水田园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中的景象清新自然,给人以宁静悠然之感。桑叶采摘的女子、斋堂钟声、寺庙鸡鸣等细节,使整个景象更加具体生动。而吟杖穿山和犬吠云的描写,则体现了作者行走在山间的孤独和超然心境。最后,诗中农家人提醒交纳赋税的情节,将现实与诗意相结合,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局势的关注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整首诗以平淡的笔触展示了自然山水与人文风景的交融,给人以宁静、舒缓的感受,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独特情感的体验。
昔日松江上,潮翻定海来。而今旧桥水,不到半江回。
摩诃池上春光早,爱水看花日日来。秾李雪开歌扇掩,绿杨风动舞腰回。芜台事往空留恨,金谷时危悟惜才。昼短欲将清夜继,西园自有月裴回。
风暄雨暖日和柔,道是穠春不道秋。楚楚江枫新结束,柿红衫子锦缠头。
岁暮远交朋,携筇背洛城。往来兴废地,今古别离情。叠翠嵩峰色,泻寒伊水声。他年再相会,却讶白髭生。
几劫澄烦思,今身仅小成。誓将云外隐,不向世间存。
昆山夏老能笔耕,开云种玉看峥嵘。千条万叶入霄汉,世间草木空有名。来持琅玕叫阊阖,坐使燕石无光晶。北人贵竹如贵玉,直以高价酬丹青。衡开丈幅直逾咫,不见枝梢见根柢。恍疑湘浦推篷行,飒雨惊飙过双耳。九疑山高望不极,影落洞庭清彻底。灵籁时来天乐风,钓竿不动珊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