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水何年垄头别,不在山中亦呜咽。
征人塞耳马不行,未到垄头闻水声。
谓是西流入蒲海,还闻北去绕龙城。
垄东垄西多屈曲,野麋饮水长簇簇。
胡兵夜回水旁住,忆著来时磨剑处。
向前无井复无泉,放马回看垄头树。
王建,婺源(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曾知鄂州崇阳县。事见清道光《婺源县志》卷一五。
《垄头水》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垄水何年垄头别,
不在山中亦呜咽。
征人塞耳马不行,
未到垄头闻水声。
谓是西流入蒲海,
还闻北去绕龙城。
垄东垄西多屈曲,
野麋饮水长簇簇。
胡兵夜回水旁住,
忆著来时磨剑处。
向前无井复无泉,
放马回看垄头树。
诗意:
《垄头水》描绘了一幅塞外边疆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故乡垄头水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边疆艰难生活的体验。诗中通过描绘垄水的流动、声音和周围的景物,抒发了诗人对乡愁和边塞生活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垄头水的情景,给人以生动的感觉。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对水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感受。
诗的开篇写道:“垄水何年垄头别,不在山中亦呜咽。”诗人对乡愁之情表达得深沉而悲凉。他在异乡边塞,思念故乡的垄头水,感叹其已经多年离别,不仅在山中有声有影,就连在这边疆也有哭泣之声。
接着,诗人描写了征人行军的场景:“征人塞耳马不行,未到垄头闻水声。”征人们行军至此,由于水声的响亮,马匹甚至塞住了耳朵而无法前行。这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水声的嘹亮和威力,同时也衬托了边塞的艰苦环境。
接下来的几句诗中,诗人描绘了垄水的流向:“谓是西流入蒲海,还闻北去绕龙城。”垄水向西流入蒲海,又从北边绕过龙城。这些地名的提及,使得诗中的景象更加具体,给人以地理位置的感知。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边塞的野生动物为表现对象,写道:“垄东垄西多屈曲,野麋饮水长簇簇。”垄东垄西多弯曲的河道中,野麋成群结队地饮水。这一景象除了反映了边疆的荒凉和野性,也暗示了边塞生活的艰辛。
最后两句诗写出了胡兵在水边驻扎的情景:“胡兵夜回水旁住,忆著来时磨剑处。”胡兵夜晚返回边塞,在水边驻扎下来,回忆起以往磨剑的地方。这样的描写展示了边塞戍卫的军人的辛苦和坚守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垄头水为中心,通过描绘水的流动、声音和周围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具体的形象描写,通过对水流和周围景物的描绘,绘制出一幅边疆的生活场景。通过对水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乡愁和边塞生活的深刻感受,同时也展现了边塞戍卫的艰辛和坚守的精神。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乡之情和对边塞生活的思考。
雷车轞兮电焱熹,孽氛静兮旱魃摧,龙之来兮慰我思。翠其幢兮羽旗,乘焕{火霍}兮纷躨跜。龙之去兮盍徐之,蜚雨兮一且再。室予居兮谷予饥,眷他州之枵橎兮,匪龙其吾曷依。东阡北陌兮讴而嬉,右湖左海兮夜不扉,林屋之洞兮蟠翠微。琼餐兮贝宫,云璈兮玉妃。奠龙居兮无愧,功成兮
鸳鸯异野鹜,凤凰非山鸡。物生各有偶,非偶不并栖。昔为丛台人,今为圉者妻。亦知久当弃,无乃太不齐。同时歌舞人,何异玉与泥。失身已至斯,违天将安归。挽首只自羞,有声不敢啼。何缘梦到君王侧,彻夜不眠闻马嘶。
孤芳寒艳绝难依,邺下关中不赋诗。未必江南有才子,也应先是七三辞。
小小游车四面红,美人花貌映玲珑。随车更有郎行马,散入钟山十里松。
二年羁旅越人吟,乞得东南病更侵。殇子未安庄氏义,寿亲还慰鲁侯心。鲜鲜细菊霜前蕊,漠漠疏桐日下阴。浊酒一杯秋满眼,可怜同意不同斟。
斜日挂汀洲。帆影悠悠。碧云合处是吴头。几片寒芦三两雁,人立清秋。柳外莫停舟。休问闲愁。人生江海一萍浮。世路相期如此水,万里安流。